2012-10-29 00:00:00 作者:张纯玉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高邮最北边与兴化县毗邻的某村有一个赵姓人家和另一户董姓人家,因蔬菜自留地界线的矛盾,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女人闹得在地上乱打滚,一个老伴闹得要爬河,差点闹出人命来。
赵家老小人口多,他的老伴是从外地娶进门的,虽她比他大岁把岁,按农村习俗说法,属相还相符,一个属马,一个属羊,挺般配的。她出生在有文化的家庭,喝过不少墨水,一手钢笔字写得胜过一般男的,性格慢乎乎的,就是说话吐词不太清楚,她品行端正,为人谦和,肚里能装得住好坏话,有一定修养,她一般不发怒,但碰到什么冤枉事,把她惹急了,九头牛都拉不回头,非搞得鱼死网破,不服输。
董家一共四口人,养育两个千金,大姑娘小名叫凤子,小姑娘小名叫兰子。董家老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两家隔河相望几步之遥,是一座木板桥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他俩虽不识字,但识时务,热情好客,邻里之间关系相处得不丑,据说他俩自幼相爱,不知怎么的,开始双方父母对他俩婚事死活不同意,原因是俩人属相不合,一个属龙,一个属虎,社会上流传一种迷信的说法,叫龙虎斗,不能成亲,怕婚后的日子过不到一块。但他俩就不信那个歪理,早就立下誓言,瞒着父母订了终身,又在外放口风,男的非她不娶,女的非他不嫁,双方父母只有认同。婚后全家人小日子过得在全村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对双方父母亲都很孝敬。
赵家、董家同属一村一组,两家住得近在咫尺,隔一条砖头街,董家下地里干活,赵家门前是必经之路,平日里双方见面都打声招呼,点点头问候两句,关系相处得还能说得过去,特别是双方子女关系处得比亲兄妹还要好,他们常在一起玩耍,捉迷藏、踢毽子、跳绳、滚铁环、跳白果、弹球,从未红过脸,斗过嘴。
有一年,生产队按人口重新划分蔬菜自留地,真是无巧不成书,通过抓阄,他们两家的号一前一后,紧挨在一起。当时的自留地是种田人的命根子,家庭生活来源,经济收入全凭它,是救命地。自从有了那块自留地,双方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瓜果蔬菜,培植其它一些农作物,可是赵家老伴是从外地来的,对当地什么季节种什么缺乏种植知识,又放不下面子,请教他人。她灵机一动,隔壁邻居家种什么,她家就栽什么,从下种、培育、锄草、移苗、补苗、施肥、治虫,全借鉴董家老伴的,结果生长出来的各类蔬菜一模一样,时间长了,同长在一处的蔬菜,分不清你家他家,唯一能区别的就是双方交界处,有一流水沟,流水沟因长时间日晒雨淋,烂泥把水沟填满了,无法辨认,只有凭印象。
有一天,是夏季的早晨,董家老伴急急忙忙冒着小雨去菜地里,拔些蔬菜回家,打算拿到村里小菜市场去卖,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碰到赵家老伴,背着菜篮子下河边去汰衣服。赵老太心想好天好日的不下地,一大清早冒雨去地里拔菜,这里面必有文章。赵家老伴左思右想不对头,赶忙回到家里,丢下手中活,穿上蓑衣,头戴斗笠,手持一根竹竿作行路拐杖,在雨天里,赤着光脚丫子,一 一滑地直奔蔬菜地,她停下来一看,自家地里一片蔬菜不翼而飞。她想,光有事实,没有抓住偷菜的人不好下结论。
赵姓的老伴是有心计的人,她又想了想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手脚不干净的人迟早是要露狐狸尾巴的,时过数日,一个晴天好日的大清早,赵姓的老伴要到隔壁邻村亲妹妹家出人情,顺便从自家自留地里挖些蔬菜带去,谁知起得早的却遇到不睡觉的,老远就看到一个人又在她家的蔬菜地里拔菜,这可气坏了赵姓的老伴,她轻手轻脚走到跟前,拍拍正埋着头拔菜的人的肩膀,说到:“谢谢你经常替我们家做好事,我们家长了一大片蔬菜还没吃过一棵呢,全被哪家缺德鬼、绝八代的、毛贼、不安好心的给吃了。”董家老伴一听,觉得不对头,她这不是指桑骂槐嘛。“大清早就遇到个出言不逊的冒失鬼!”她也不甘示弱立起身来给予了还击,双方语言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赵家、董家家人闻讯赶来,各执一词,都在为各家攀理,小事越闹越大,双方老伴要寻死觅活的,赵家老伴提出来上法庭认理,围观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就在这时,来了一位在临泽法庭工作的人员,刚好来村里办事路过这里。听完双方诉说后,走到两家自留地拨开茂盛的蔬菜仔细一看,转过身来,朝着双方家人苦口婆心地说:“你们不要争了,不要吵了,都消消气,怪你们双方粗枝大叶,谁都没有占谁的便宜,是你们两家自留地里一条流水的墒沟被土掩盖了,分不清界线,希望你们两家不要为这点小事,搞得大人不愉快,孩子不高兴,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两家相处得要像自留地一样,地连着地,心连着心,邻居好赛金宝,都不要往心里去。”双方听后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低着头拉着子女回家了。
一场误会留给人们的教训是:我们做什么事,要重调查,重研究,要分析,要冷静,不能见到风就是雨,听一面之词,这样既害人又害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