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转 变

2012-10-25 00:00:00    作者:朱德金    来源:今日高邮

去年以来,我的心中一直充满着深深的哀伤,因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位熟悉的朋友就先后遽然离去。除了割舍不去的多年情谊,我还为他们感到深深的惋惜,都是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家庭和睦事业顺利。我第一次发觉人的脆弱和虚幻!

不幸者中的一位几年前已调外地工作,出事的当天一直工作到深夜才休息,但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另一位同事,从请假看病到匆匆逝去,只经过短短的四十多天,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和悲伤。想象着他们的音容笑貌,我逐渐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工作的动力。我知道我变老了。

我开始怀疑任何事物和工作的意义,做什么都匆忙而焦躁、没有耐心,当年的激情与魄力已经离我远去,努力和坚守也似乎失去了价值。我只能躲藏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独自去思索一些看似永无答案的问题。我就像哈扎拉尔所说的那样:我生命中最难以医治的就是深深的忧伤,不是我不爱、不能喜乐,而是忧伤控制着我,这是我的病。我陷入了职业倦怠的泥潭中。

无数的人就这样被忧伤控制。我知道,如果没有丘索维金娜,我也转变不了这种来自心底的忧伤。

转变来自于今年的盛夏。那一天,我在家里百无聊赖地不停转换着电视频道,不经意间,这样的话语断断续续地传入我的耳中:她被称为“祖母级”选手,六次参加奥运会,她的年龄比获得冠军的大15岁,比获得亚军的大20岁。电视画面的下部还有一行字幕:“你未痊愈,我不敢老”。

也许忧伤的人对“老”这个字特别敏感吧,我的眼球一下就被这篇报道抓住了。“一定要看看是什么让人不敢变老?”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整个下午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这条新闻的重播,最终只等来了家人的抗议也没能再等来那条新闻,但我觉得我的灵魂里又有了追求和执着的影子。

第二天早晨,我迫不及待地上街买来报纸,终于看到了她的名字——丘索维金娜。我认真阅读了报纸上刊登的这位运动员的报道,读完后还感觉意犹未尽,又很痴迷地上网查找着这位运动员的资料。

丘索维金娜的事迹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出生于1975年的她,早在1991年就获得了世锦赛的冠军。在收获了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之后,她选择了退役并结婚生子。当她的儿子因患白血病而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为了缴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重返赛场。对女子体操运动而言,20岁就被视为大龄,但27岁的丘索维金娜为了儿子,居然把自己锻炼成了一名全能选手!她只有一个目的:多参加比赛多获取奖金。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最终换来了无数的奇迹,她不但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也带给无数观众前进的动力。她成了赛场上的传奇。

人们常说有多少观众就有多少哈姆雷特,看丘索维金娜也是这样。有的人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母爱的光辉以及人类无限的潜能,有的人看到拼搏的价值及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还有人看到了坚守、目标和信仰的作用。一丝感动突然涌上我的心头,她是背负着儿子生命的重担在苦苦支撑啊,而生活中一帆风顺的我,没有包袱和负担,不是更应该感谢上苍的眷顾而加紧努力奋斗吗?曾经失去的激情又悄然流回了我的血液里。

我曾经对这一句话充满疑惑:“忧伤是难以避免的,但忧伤也可以转化为一种雅致的情思,一种豁达的人生哲学,一种美的力量。”现在,我不但相信了这种转化,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人不能只感叹于生命的无常,更应积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让我们一起都把忧伤转变为力量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