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0 00:00:00 作者: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周建兵的私房菜馆在一个普通的巷陌里,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几近不为人所知。他带着书法和厨房一起隐居在烟火袅袅的生活里,没有名厨傲慢的表情,更没有大家气派的行头,却有一份独特的自在与从容。
第一次见到他是一个酷热的中午,我和几个文友蹩进一家到处是油烟的小饭店,就连那冰凉的空调冷气都有一种油腻的气息,让人有些坐立不安的感觉。抬起头来看见墙上一幅字画,在满是油污的墙上显得很不协调。其中一个人介绍,这字便是楼下那胖胖的厨师所写,顿时觉得这简陋的包间里有了点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理由。想到那个挥汗如雨的汉子和一旁忙碌的女人,这种场景和任何一个小饭店没有区别。可当你知道那双掂大勺的手竟可以创作出酣畅淋漓的书法来,这顿饭就不只是油香味美的事情了——这当然是我们这些读了点书的人的逻辑。
后来这家小店搬到居民区的民房里,他大概有决绝地离开闹市的意思。但我却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书法家和他的厨房,他的双手能写出出神入化的中国汉字。他没有那些出入于厅堂的书法家们的斯文与儒雅,满身的油污汗渍可能还会掉进那滚烫的汤水中。可是他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在满是油污的厨房里惦记着挥毫泼墨的优雅。他的私房菜馆也不是什么奢侈的去处,食客们以民工居多,偶尔像我们这些自命风雅的人夹在人群中吃喝,也并不见得比那些民工高明到哪里去。
倒是他的厨房让人感触颇多,我们常说的大俗大雅便是在这里,一个拿着大勺的书法家在俗与雅之间自在游走。俗世的他靠着自己的双手“一人巧作千人食”,为了那几两散碎的银子,食客是谁他并不在意,不像那些高级饭店体面的老板一样势利,钱多钱少并没有肮脏与高尚的区别。风雅的他也不会换上唐装或者点什么名贵的香炉,或许就光着那健壮的臂膀,铺下宣纸笔走龙蛇……他的食客大概没有几个能吃出什么特别的雅致的文化味,墙壁上所挂的书法作品也鲜有人提及。但在我们几个文友的心里,他的书写倒是有浓烈的烟火味道,浓郁而芬芳——像那慈姑烧肉、咸菜蛋汤、丁鱼臭干一样普通而浓烈。
时常一个人走到那里坐下来,按照他的安排就几个菜小饮,间隙他来喝杯酒打个招呼又忙着去招呼那些吃客饭的民工。我们都是他的客人,都是他的朋友,我们之间的熟稔与情感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在自己的厨房里找到了俗世与精神的归宿,毫无悲凉与无奈可言,倒像是他那胖胖的女人一样,充满了亲切和喜感。喝到微醺,站起来大声喊他的名字,一眼看到那沾满油污的账本旁边放着新寄来的书法杂志,心里觉得这是最动人的场景。便又朝着他的厨房喊一声,走了,于是登仙一样快意而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