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0 00:00:00 作者:徐春梅 来源:今日高邮
我有一位爱写诗的老爸,他今年已经70多岁了。这辈子就是爱好读书、看报、写诗和养花种草。其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写诗,一辈子为之“如痴如醉”。退休前,他利用业余时间起早带晚地写,再忙再累也不间断。退休后,他更醉心写作,认为写诗是晚年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既可以修心养性,更可以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奉献给社会;既老有所为又老有所乐,使退休生活充实又有意义。
说起创作经历,他总是流露出自豪与满足。他是一位农民的儿子。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断断续续地读完小学,即使不能继续深造,可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就因为小学四年级写过几句顺口溜被老师表扬过,从此就一发不可收,一辈子走上了业余诗歌创作之路。青年时期的老爸在农村经受了人生的艰苦磨练,但他仍然坚持学习,笔耕不辍。后来,老爸做了行政工作,更让他如鱼得水,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出众的才华。无论环境变迁,职务提升,老爸一颗热爱诗歌的“沸腾之心”始终不变。1965年11月,他被推选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这使他更加坚定了一辈子从事诗歌创作的信心与决心。
时至今日,老爸在诗歌创作方面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老爸很谦虚地说,当初他的语文基础很差,文字功底并不出众。每天晚上干完农活,老爸顾不得疲惫,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阅读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和中外文学名著,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功底。真正使他对诗歌创作发生“触电”是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对新农村、新生活的讴歌,是他不竭的创作源泉,他的笔下诗歌创作充满细碎而鲜活的记忆。
退休后,老爸突然“闲”下来了,正是这种“闲”让他越发的勤奋写作。在他看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才是他的人生哲学。尽管已年逾古稀,他仍痴迷文学、诗歌。回顾他的创作之路,出版了《翻晒记忆》、《梦游故乡》、《人生恋歌》、《写诗的人》、《走进秋天》、《无悔的选择》、《闪烁的群星》、《徐桂福短诗选萃》及新作《追赶太阳的人》等10部著作。曾在新加坡、香港、台湾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诗论和诗作。有70多篇诗作分获“冰心杯”、“艾青杯”等大赛奖。用他的话来说,写作的目的是:立于家教,于社会有益,于己有利,让子孙后代知书达礼,并视此为人生一乐。
老爸回忆起诗歌创作过程中的甘苦时说,他有时晚上11时多入睡,凌晨2时又起来写至清晨6时,有时触发创作灵感,有了好的构思或佳句,半夜披衣起床笔耕更是常事,为此经常扰醒了正在酣睡中的母亲,好在母亲对他的真挚追求创作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几十年来,她不但包揽了一切家务琐事,而且经常深夜起床为父亲烧茶水、做夜宵。父亲的收获与成功,离不开老妈的关心和支持。
随手翻开老爸的《追赶太阳的人》这本诗集,书页记载着优美而激扬的文字,谁会想到这会是一位70多岁的农民子弟的新近创作?在我的眼里,他是了不起的老爸,是我们子女们学习的榜样和自豪。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