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3 00:00:00 作者:俞永军 来源:今日高邮
从张家界,经过近一个下午的绕来绕去、颠簸摇晃,终于到了凤凰古城。下了车,随着导游小李阿妹,我们怀着无限憧憬来到大桥栏边,一座古老宏伟的北门城楼矗立于眼前。穿过城楼,呈现在眼前的便是梦里的沱江,还有穿梭而行的小舟。我尽情呼吸着凤凰古城清新的气息,也触摸到拥挤的人流,喧闹的声音。
“前门一条铺,后门一条河”,这是沈从文在《边城》中描述的吊脚楼,几根颜色斑驳的木桩扎在河边泥土上,撑起小楼伸出水面的房间,一座连着一座;楼上装饰着木栏杆和雕花的窗户、乌黑的木板告诉你年代的久远;屋檐下挑出的一串串红灯笼,显得无比妩媚。
沱江边,一排排小舟,类似浙江绍兴的乌篷船。船公,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带嘴的香烟,见到我们,赶紧坐起来不停地吆喝:上来就走,上来就走。不远处,是跳跳岩和小木桥,高低错落,互相呼应。跳跳岩是一排错落的石墩,来来往往的行人成一字形拉开,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就在一停一走之间,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远离了。
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古城儿女。我们坐上小舟,听着船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风味。然而,船行驶得速度太快,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听到船公说“到了,下船小心”。小李阿妹说苗族人最擅长、最喜欢的是对山歌,一路上我们没有听到。倒是上了岸,一艘船上传来歌声,等我们定睛望去,身着苗族服饰的女子已进了船舱,是休憩,还是找不到心仪的阿哥?我不得而知,只隐约觉得,这里的一切都烙上隆重的商业气息。就像运载我们的船公,拼命的摇橹,好把我们送到终点,又开始下一拨的运送。
在凤凰,踏着千年的石板路,穿过狭长的古城街。两边店铺林立,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朝外的展台,上面搁着琳琅满目的货物。看到川流不息的游客,店老板不停地吆喝,一样的声音,一样的面孔,绝不因你的到来而惊扰,也绝不因你的离去而黯淡。老街上最多的莫过于苗族银饰、姜糖和手工艺品。在这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必吃、必买、必看的,但总有一些意外等着你。桥头的小吃、路边卖花的老太,甚至四处招惹人拍照的苗家少女,都让你不忍心一口回绝。然而就是他们,在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中,你真正领略到什么叫“被”。一个少女挽住你,你刚好摆好造型,立马上来好几个,有的挽,有的蹲,甚至是搂,是围,充斥整个画面。冲洗照片,除了你自己,你必须按人头给钱。
最不可思议的还是挤挤挨挨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户外用品店和酒吧、网吧、情缘旅店。这些店铺,最大的特点就是嘈杂、喧闹,现代音响,轮番轰炸,一个比一个带劲,一个比一个富有创意。
到了沈从文故居,瞻仰者络绎不绝,导游小姐借助耳麦不停地讲解。尽管如此,嘈杂声还是盖过一切。
“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老先生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凤凰古城。他的墓碑是一块天然五彩石,上面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老开始的。正因为沈老,才让我们对凤凰古城充满无限憧憬与期待。如今,我恐怕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凤凰,静谧的凤凰。凤凰,在我心中,已经飞走,成了一座喧闹的古城,失落的古城。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