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到香港买菜

2012-07-30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星期天早晨到菜场买菜,遇见一位十多年前的同事。一番寒暄之后,他翻看了我手里拎的方便袋,大大咧咧地说,“这鱼能吃吗,这么大,没准喂了激素;这青菜能吃吗,肯定喷了过量的农药,一个虫眼没有;这猪肉能吃吗,颜色不鲜,一定是死猪肉;这番茄也不能吃,保管是催熟的。”

我很少买菜,而且只买了四样,被他一一点评了。

我看着他,说,“没这么玄吧?”

他满有些不屑地回答,“没这么玄,事实就是这样,地沟油已经有了升级版,何况这些菜呢。”

“怕这怕那,总不能把嘴缝起来,什么都不吃吧。”我无奈地看着他。

“办法倒是有的。”同事欲言又止。

“卖什么关子,说嘛。”

“到香港买菜。”他一本正经地回答。

“你不是大清早说梦话吧,还是发烧了?”我认真地摸了摸他的额头。

“我怎么是说梦话呢,你没看到网络上报道,大陆输送到香港的食品,其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吗?”

“那又能怎样,总不能真的到香港买菜,那买得起吗?”我摆出一副犯难的样子。

“到底怎么办,你看着办吧。”同事一甩手走了。

我看着袋子里的菜,想着同事说的一番话,直觉一股恶臭从胃底泛起,差点没吐出来。同事不是危言耸听,留心媒体,可以说每天都有食品方面的负面报道,“到香港买菜”虽是一句玩话,但起码说明一个问题,现在大陆已经没有放心的食品可言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输入香港的食品能达到那么高的标准,几乎可以与黄金媲美?这也说明,大陆完全有能力管好食品,何以食品上屡屡出事,直至命案不断。这是人们万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有人说,香港人少,需求量少,管理力量跟得上。大陆人口十多亿,需求量大,管理力量跟不上。而且供港食品关系到大陆与港人的关系,马虎不得。

听上去不无道理,细想想,却是一条毫无说服力的理由。

食品方面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还少吗?不说全国、全省,就是一个县,也有五六个部门,上千名管理者,却把不住菜场的关、看不好商场的门、管不住商家的手?岂不怪哉。

当然,食品出了安全问题,该负责的不只是管理部门。

先说说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据披露的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出问题,大致是由四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部门之间扯皮,一枚鸡蛋滚来滚去竟然没有一个部门具体负责,或者说是个个有责任,谁也不负责。二是管理人员尸位素餐,服装穿得周周正正,却不管事,因为他们手里捧的是铁饭碗。三是官商勾结,管理者与商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些人该管能管就是不管,敞开大门让老鼠溜走。四是法制不健全,食品安全标准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这样的体制机制当然使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依靠这样的管理者自然也是管不好的,因为他们监守自盗。

再说说商家。资本追逐利润,在商言利,本无可厚非。但利润里含血,商品吃人,就不能不使人痛心了。我曾对着一些食品药品致人于死的报道,在心里千万遍地发问:你怎么能对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小孩下手呢(奶粉,小孩吃得比较多)?一粒带毒的胶囊与一粒合格的胶囊其价格差仅一厘钱,为了多赚一厘钱,竟无视人的生命,这是何等地恶劣。赚钱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活着,或者说为了活得更好,为了自己活着,或者为了自己活得更好,而不让别人活下去,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赚钱的范围,也已经突破了为人的底线,其实是杀人越货,草菅人命。“盗亦有道”,有的商家已经连强盗都不如。

有人说,现在中国人有一股仇富情结,我认为这样的结论失之武断,试问,拿着消费者的生命赚钱而富,对于这样的富也不应该仇恨吗?对于一些人的富,确实需要看看他是如何富的,是不是富之有道,诛无道就是道。

这些毫无良心的商家,为什么敢于视生命为儿戏,视法律如挂在墙上的老虎,无非是铤而走险,无非是有恃无恐,无非是惩戒不严,试问,有几个商家因为生产了毒食品毒药品而家破人亡,而走上断头台的呢?

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已经解决温饱、过上小康生活,可是,面对丰富的食品却不敢吃、吃不下,或者是吃了就生病就步入死地,岂不是一件荒唐而可笑的事。

“到香港买菜”,对于少数人也许可以,对于大多数人只是冷色的幽默,只是痴人说梦。吃到身边的放心食品,是老百姓的期盼,也应该是管理部门、管理者以及商家为之努力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