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远去的端午

2012-07-05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离开老家三十多年,在外地度过了三十多个端午。在端午节未列为国假前,端午节与休息日相遇的情况似乎很少,我和妻子都在单位上班,家里没有老人做帮手,因而,既不能回老家与父母一起过节,也没认真地享受过端午,只有一两年,看到邻居家挂艾蒿,也到附近的菜场买几根艾条挂上。偏我不喜欢吃粽子,因而,端午与平日无异。

我脑子里的端午还是三十多年前老家人过端午的情形。

三十多年前,老家的物质条件还比较差,但老家人把个端午过得火热火热的。每家必裹粽子。还离端午远着哩,村子前后小河里就听到兴化小贩卖粽箬的吆喝声,端午前几天大大小小的巷子里就满溢着粽叶的清香。只不过因家庭条件优劣,粽子的数量和品种略有区别而已。条件好的,粽子裹得多,养在水缸里,能吃上几个月,品种也多些,不仅有白粽子(纯糯米),还有红豆(赤豆)粽子、蚕豆粽子(在糯米里掺上豆类),至于,咸肉粽子、香肠粽子是后来的事。每家必挂艾蒿和菖蒲,那时这两种植物,村前村后荒塘水沟里多的是,下工拔几根就是了。老人们说,菖蒲是神手里的箭,能刺杀妖魔。除了极少数困难人家,大多数小孩都于端午早晨在手腕上戴上百索子(用五颜六色的棉线或丝线绞成),讲究的人家还给小孩穿上虎鞋(鞋的前半部分绣成虎脸形状)。老家还有涂雄黄水、喝雄黄酒、吃九红菜的习俗。所谓九红菜是九种食物的总称,我只记得炒苋菜、炒韭菜、煮咸鸭蛋、炒长鱼(黄鳝)、红烧肉、红烧鱼,一般人家都凑不全九红。

老家没人能说出端午的来历,至少,我没听过完整的端午习俗的由来,爷爷和父亲都是读过私塾的,他们也没向我讲过这方面的传说或者故事。端午与纪念屈原、与劳动人民尊重自然、祈求健康,是长大后从书里知道的。但老家人代代相传,把端午的核心内容承继下来了,虽然物质匮乏,而态度是认真的,用心也是虔诚的,并且叮嘱小孩要防百脚、壁虎子,那时住的是草房,这些虫子特别多。

今年端午一早回老家,一路上,脑子里闪过一幕幕老家人过端午的镜头。一位老奶奶捧着一只碗,筷子上戳着一只橙黄橙黄的粽子,也许是牙齿不好,头歪着嚼,脸上漾着幸福的波浪。一个五六岁的小孩正缠着妈妈为他戴上长命百索子。一位中年男子拎着菜篮子一路走一路叽咕,“长鱼怎这么快就卖光了,到哪找长鱼呢?”

这么想着,已经来到村后。沿着小路向家里走,路两边有村民三三两两地聊天,有老人分拣青菜,嗅不到粽叶的幽香,看不见艾蒲的踪影。家中,九十岁的母亲坐在凳上打盹,米寿的父亲在院子里晾衣服。门上没有艾蒿,厨房里没有鱼虾。

父亲见我,说,“你妈妈这几天身体不好,已经挂了几天水,还要挂。”

妻子收拾从城里带回的菜,准备烧饭。我到姐姐家看看。姐夫在门前乘凉,中风的姐姐在躺椅上睡觉,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

我奇怪地问姐夫,“今天不是端午节吗,庄上怎么这样冷清。”

姐夫说,“大忙刚结束,年轻的外出打工了,年老的累了歇歇,哪个还顾得上过节。”

我留心路过的每户人家,几乎家家如此,过着平常的生活,没有艾条,没有雄黄,没有百索子,没有九红菜。

端午离老家远去了。

其实又岂止是端午,春节也是一样。我每年都回老家陪父亲过年。村子里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也和我一样,能回来的都赶回来过年。除了村后停车场上各式车子、除夕夜如雨的爆竹,我也感受不到既往的年味。

小时候,一进腊月,男女老少都忙着过年,磨粉面、蒸团糕、做新鞋、刻画边、打扫除,忙得开开心心,忙得热热闹闹。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欢欢喜喜地拜年,拜长辈年,拜本家年,邻居们相互拜年。八九点钟光景,大队的文艺宣传队开始演出了,大人小孩又奔到大会堂看演出,真是笑声歌声随风飘荡,恭喜发财不绝于耳。

现在的情形大异于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忙着打牌,老人们忙着烧饭做菜,小孩们忙着看电视。一家一单元,做的差不多是同样的事。小巷里很少有人走动。如果不是鲜艳的春联,没有轰鸣的爆竹,你根本不知道那是春节。

端午离老家人远去了,春节离老家人远去了,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离老家人远去了。端午、中秋,更多的是作为时间概念保留着。

有位民俗学家分析,在农村老年人无力撑起传统节日,年轻人想着挣钱,想着过现代化的生活,不屑于民俗风情。

那么,在城里呢。城市已进入陌生人社会,社会成员来自四面八方。一方面传统遭遇着现代的冲击,另一方面来自异地的风情形不成气候。传统也与现代城市渐行渐远。

传统是根,没根的浮萍会飘向何方?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