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00:00:00 作者:雪安理 来源:今日高邮
我和一位朋友对民歌的情感和缘分,始于30年前,至今记忆犹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改革大潮热浪滚滚。那时,各地文艺战线也显示出蓬勃生机。一天,我们接到了扬州市文化局的通知,将举办《扬州市群众文艺汇演》。秦成荣馆长积极响应,召集我们文艺组开会,商讨落实上级通知精神的方案。我自告奋勇要求创作一组高邮民歌。通过连续数日的创作,其中一首《请你快快嫁过来》,列为重点排练节目,形式是男女对唱。
有了一定基础的词,没有作曲家的二度创作,是很难让歌词插上翅膀飞翔的,我突然想到了界首文化站郭云站长向我介绍的一个人。他叫易世荣,上过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擅长民歌作曲,曾在省电台灌过两张唱片。三年困难时期在某中学教书,遇到一个突发事件后,人生旅程屡遭不幸,且生活无着,在界首搬运站当临工,每月工资24块钱,要养育哑巴老婆和两个小儿子。郭站长说,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他仍然对民歌创作痴迷不已,这使我同情和感叹。
我通过郭站长,和易老师通了电话。我说:“老易,如果你确实对民歌作曲还感兴趣,请你把我的词谱成原汁原味的高邮民歌,要土得掉渣,但要激情饱满,旋律流畅。”我还表态:“这次演出,是我县文艺界的一件大事,要争取好成绩。你生活困难我也知道,但你要把曲子作好。”在电话中,我当即请他记录了歌词。文化馆当时没有传真机,唯一现代化通讯设备是一台手摇电话机,尚无拨号功能,连邮局总机都在催促我不要占线了,别人要通话。身边同事笑着提醒我:“你这个县内长途打的时间太长,怕是几块钱玩掉了。”我辩解:“如果坐车子上界首,来回也要花钱的呀。”秦馆长财大气粗地为我撑腰:“就是花5块钱、10块钱,也要打,这是工作需要嘛。”
3天以后,易世荣打来电话(自然是从文化站打的),虽是一副“公鸭”嗓子,但话筒里传来的高邮民歌旋律一下子感染了我。我听了一段就打断了他的话:“别哼了,我觉得非常好,你赶快上城来吧。”
第二天中午时分,他摸到我的家,带来二斤小鱼作为礼物送我,他说,不便拎到馆里去。我心中一阵酸楚,这不是在穷人身上剥棉袄吗?连忙要夫人多炒两个菜,请他吃饭。
易老师在修改曲作、帮助乐队排练的一周中,不肯住文化馆对面的高邮旅社,说是天热,借条席子睡文艺组办公桌上就行了,不能瞎花钱。我实在犟不过他。就这样,他每晚点盘蚊香,在拼起来的办公桌上度过几个长夜。回界首时,我请示秦馆长,每天补助他2角钱夜餐费,补贴一点出差费,凑6块钱给他。他不知所措地说:“有吃有住,还拿补助,真难为情死了。”
在我们精心策划下,组建了一个庞大的乐队,为几首民歌伴奏。最终,《请你快快嫁过来》一唱完,演出现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获得了创作、演出奖。
此后不久,我再次请他上城,随小戏《迎亲》剧组到张轩排练。每天工作结束时,点上煤油灯,坐在稻草铺上,听他叙说自己的不幸,替他写了几千字的申诉书。回城后,我送他上车去界首,随即将申诉书直接送到了时任副县长的李舜心手中,并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李副县长起初只是笑着听,后来神情凝重起来:“小雪,这事我一定过问一下。”很快,县里成立了调查组。再后来,在很多同志关心帮助下,组织上给他落实了政策,使他在无辜离开教师队伍18年后又重新回归校园,直至退休。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王干的话:“示恩则有悖行善的初衷。”请读者谅解,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特例。
有人说:“作品是作者的孩子。”我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请你快快嫁过来》经过30多年历史考验,突然隆重登场。2010年6月16日,在北京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上,获得了文艺汇演艺术精粹奖。我听到这一消息,自然是很高兴的。由于具体操办者的疏忽,词曲作者都没有署我们的名字,但毕竟也是高邮人领了奖。
去年,我找到了易世荣,我们的民歌情缘又持续发展——请他为《水乡巧妹子》谱曲。不到半个月,他居然又写成了。经王吉民馆长推荐,在今年的鸭蛋节晚会上载歌载舞演唱了其中一部分。这首歌经扬州市文化馆推荐,在省里由专家、同行们进行了点评研讨,大家表示认可。我要和老易商量,作进一步修改加工,争取让它再上一个台阶,使我们高邮民歌不断产生新的影响。
我和老易之所以有这么浓烈的民歌情缘,缘于我们对幸福高邮和父老乡亲的深情热爱。啊,我们的民歌情缘,还会有新的续篇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