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9 00:00:00 作者:吴毓生 来源:今日高邮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采用什么方式通常要受到这两个地区交通情况的制约。比如从扬州到北京,古代似乎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陆路的车马,一种是运河的舟船。而现在则是水陆空三路,方式更是丰富多了。
那么上扬州呢?上扬州又会有哪些方式?在扬州尚未有飞机场的时候,当然也只能是水陆两路,或乘船,或乘车。乘船上扬州的如今不多了,但在扬州的历史上却有不少值得一说的记载。最出名的当数那位亡国之君隋炀帝,他沿运河龙舟凤舸,三下扬州,桃红柳绿,妃嫔成群,竟至在扬州丢了脑袋。这虽不是佳话,但他开凿大运河,在贯通南北交通的同时,把扬州推到了长江和运河相交的十字点上,确为扬州后来的繁华拉开了序幕。还有唐代那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他没有坐运河的船,而是一叶扁舟顺长江而下进入扬州的。他一路舟行没有帝王的声势,却充满了诗人的诗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记载了孟浩然的这次扬州之行。孟浩然成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第一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也让我们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像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我也曾经乘船上过扬州。那是三十多年前我从高邮到扬州上大学,有一次放假返校,为了省钱,就乘上了在淮阴和镇江之间对开的运河客轮。船很大,乘客也不少,多是些刚刚出来打工做生意的农民,很是热闹。我在那上层仓里找到一个座位,一会儿读读书,一会儿看看两岸风光,倒也悠闲自在。只可惜跟坐汽车比,到底太慢了,时间多出两三倍,后来我再也没心思去坐那船了。
从陆路上扬州,历史上也有许多记载。较出名的当数南宋词人姜白石的《扬州慢》,他于公元1176年冬天路过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全词充满了“《黍离》之悲”,写尽了战争给扬州带来的寂寞萧条。现代史上郁达夫的一篇《扬州旧梦寄语堂》也令人伤感。1928年秋后,郁达夫从上海出发,游过苏州、无锡后,便中途变计,绕过常州、镇江,直扑神往已久的扬州:“长江北岸,是有一条公共汽车路筑在那里的;一落渡船,就可以向北直驶,直达到扬州南门的福运门边……但我在到扬州的一路上,所见的风景,都平坦萧杀,没有一点令人可以留恋的地方……却只见了些道路树的洋槐,和秋收已过的沙田万顷,别的风趣,简直没有。连绿杨城廓是扬州的本地风光,就是自隋朝以来的堤柳,也看见得很少。”郁达夫的这一趟扬州之行,使得他的扬州旧梦彻底破碎了。但郁达夫不愧为郁达夫,梦碎了,他也一眼看出了梦碎的原因:扬州的败落,是因为没有通上火车,失去了交通之利。——真是一语中的!
于是由于没有通火车,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像郁达夫那样坐着汽车上扬州仍然是进入扬州的一个最便捷的方式。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连高速公路也没有,这种最便捷也便捷不到哪儿去,比如从南京到扬州,走上三四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这种交通的制约在后来许多地方的经济都借助于铁路驶入一个快车道后,自然越来越真切地成了扬州人心头一个巨大的痛。扬州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铁路?于是扬州人一边努力修建高速公路,一边积极向上呼吁:扬州也要建铁路!终于,在2004年春天,扬州人百年梦圆,进出扬州又多了一种方式,坐火车。尽管是迟到的火车,但扬州人还是激动了,思绪也顺着铁轨继续向前延伸:什么时候再把扬州到淮安的铁路连起来,那样江苏就有了环省铁路,早年的“津浦线”就恢复了它最初的构想,扬州就置身于新的京沪线和宁启线的交汇点上……哎呀呀,真不敢想了,扬州就要飞了,扬州就要迎来它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
除了水路和陆路,从空中进入扬州有没有可能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就是对从空中进入扬州的最早最豪迈的憧憬。值得庆祝的是这种憧憬今天终于成为现实,随着扬州机场的建成启用,乘飞机上扬州,快捷轻松,已是一件潇洒而惬意的事。而以后随着私人飞机的出现,驾一架直升飞机直达扬州,在扬州上空鸟瞰扬州的锦绣大地,那种感觉,恐怕也远远不是“骑鹤上扬州”所能比拟的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