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汪曾祺磨戏

2012-05-17 00:00:00    作者: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汪曾祺先生多才多艺,书法绘画为人称道,文学作品体裁也广泛涉猎,诗歌、散文、随笔、小说精品迭出,他还编创了《裘盛戎》、《范进中举》等京剧剧本,更有许多人知道他主笔编写过现代京剧《沙家浜》。提到该剧,他说这出戏是磨出来的,如何“磨”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沙家浜》中有个环境叫春来茶馆,熟悉剧情的人都知道安排这茶馆如何重要,怎样写出茶馆的“这一个”?他调动起几十年来坐馆喝茶的生活积累。文化古城高邮茶肆不少,茶风也盛,民间流传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俗语即是真实写照。皮包水即指去茶馆喝茶。他小时候常跟祖、父辈们上茶馆喝茶,听戏;在北京工作期间,汪先生不但常看老舍的话剧杰作《茶馆》,还直接聆听剧作者的教导,他不辜负老舍的希望,决心写出新时代的“茶馆”来。他还把昆明的、上海的、武汉的……大小茶馆的形貌、陈设、气氛等糅合起来,着力打造“春来”。《智斗》一场戏中阿庆嫂的唱词有七星灶(老虎灶)、八仙桌、大铜壶;“招待十六方,相逢开口笑”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茶文化”的气息,每一句、每一字都不虚写,而“铜壶煮三江”的名句更是他“磨”出来的。

据说,他写好“垒起七星灶”一句之后便卡住了,接不着下文,虽然推敲过几个句子,但都不满意,只得以酽茶、香烟相伴,徘徊苦吟,搜肠刮肚而不得。一次他忽然想起了儿时祖父教他诵读苏东坡《汲江煎茶》诗,对其中“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两句,爷爷曾这样解释过:大瓢里盛满了月色,尔后倒入大瓮,就是“归春瓮”;用小竹舀把江水一勺一勺地灌进瓦壶里煮后沏茶,叫“瓦壶煮江”。想到这里,汪先生脑子里突然蹦出个“铜壶煮江”的词句来,分明是对“瓦壶煮江”的演化。此乃神来之笔,他兴奋异常,立马记了下来,再添个数字“三”,此句正好和前一句“垒起七星灶”构成字数相等、数字相对的诗联,可谓语意一脉相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