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2012-04-20 00:00:00    作者: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读宋诗,王安石有一首《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因为是乡党,又是都是临泽人,虽然时空变迁了千百年,但是“高邮”这两个字就像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陌生人就走进了这个读书的下午。在诗中王安石透露出对他看似平淡却实在的深切情谊——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询问临泽的老人,还有能记得乔公祠以及乔执中父子墓地“天官坟”的,好像宋代的这父子二人离我们不远。《宋史·列传第一百六》中记载:“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王安石做群牧判官在淮南,住在高邮,从 “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来看,他对这位五年不请假的勤奋的乔执中是很器重的。乔执中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中的进士,参加过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当政时,引荐乔执中编修《熙宁条例》,可见对他的赏识和信任。在须城兴建水利的时候,主持水利工作的领导办事不力,民工散去,乔执中取而代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可见王宰相看中的这个高邮人也还是“实力派”呢。乔执中为官廉明仁厚,《宋史》记载:“绍圣初,上官均摭执中为吕大防所用,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乔执中与孙览(字传师)、孙升(君孚)同年中进士,也就是说1067年高邮中了三个进士。孙览是孙觉(莘老)的弟弟,这位孙觉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庭坚的岳父。可以说,这个时代的高邮文人辈出,秦观在诗中描述为“所以生群才,名抱荆山壁”,“生群才”可见宋代高邮的人文荟萃。

乔执中父亲乔竦当时在临泽开馆设私塾,孙觉因为是乔竦的学生,因此二人交好。临泽乡间还流传着二人为自己的家乡命名的传说。在临泽乔执中与孙觉登楼观看日出。一轮红日从临泽东边的菱湖荡上冉冉升起。灿烂的朝霞布满菱湖荡上空,湖荡上碧波荡漾,鳞光点点,绿油油的菱盘飘出了清香。看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象,乔执中对孙觉说:“我的家乡菱川荡上的日出,要比你梦中的高邮‘珠湖’美得多啊!” “菱川”即指“菱湖荡”,是位于现在的一里村和合心村相连处的一片良田。这里地势低洼,千年之前是湖荡。因湖荡里长的都是菱角,遂称之菱湖荡。乔执中称为菱川想必是指菱湖荡上的水很美吧。而乔执中所提到的“珠湖”,即高邮湖,又名甓社湖,《辞典》有云:“宋人孙觉,于湖读书,见大珠生光烛天,是年孙觉应试登第,因名甓社为珠湖。”因此,菱川就成了临泽的别称,而珠湖也成了高邮的代名词。

《宋史》对乔执中评价:“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颜复、郑穆醇然儒者,宜居师表。龚鼎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可见这位乡党当时的名望,他一生应该也是坦荡自在的,去世的时候“梦神人畀以骑都尉,诘旦为客言之,少焉,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