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1 00:00:00 作者:辛 予 来源:今日高邮
——略谈吕立中《耕耘日子》中修辞的运用
在高邮的文学圈子里,写报告文学的人不多。能写几十篇报告文学并能结集出版者,吕立中是第一个。唯其第一,所以更为引人瞩目,更有关注和研究之必要。
报告文学难写。因为报告文学是“两栖”的,它既有一定的新闻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新闻性决定了它所记叙表述的人和事必须绝对地真实,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虚构,因为真实才有力度,才能对社会有一定的震撼作用;文学性则决定了它在记叙表述的方式上可以运用一些文学手段,把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灌注于作品的字里行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作品的情味,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从某个层面说,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之所以优秀,实际上就是找准了这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之在阅读效果上达到最大化。应当肯定,吕立中先生《耕耘日子》中的大部分篇目都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或者说,在力度与情味的有机结合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吕立中先生长期在农村文化站工作,对农村人、农村事和农村环境耳熟能详。在这本报告文学集中,无论是权为民谋、带领群众劳动致富的村支书、村主任、合作社社长,还是办好企业回馈社会的乡镇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个私业主;也无论是本村本土任劳任怨、敢为人先、小有所成的烈军属、养殖户,还是不甘平庸、投资创业,终于体现人生价值的外来妹,人物总是那么鲜活,事件总是那么平实,给读者的感觉总是那么振奋。没有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深入采访,没有报道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强烈社会责任和社会情感,这样很有力度、情贯全篇的好文章是写不出来的。
认真阅读《耕耘日子》,仔细揣摩其中若干篇目的语言,觉得修辞的运用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如果说,文章讲究语法可以使文句更正确更流畅,讲究逻辑可以使文句更精准更科学,那么,讲究修辞则会使文句更优美,更有感染力。
修辞的形式很多,这本报告文学集用得最多的首先是“引用”。而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量俗语俚词的引用。俗语是广泛流行的通俗的并已基本定型的语句,而俚语则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既通俗又顺口的短句。两者的共同特点就是通俗、简练、内涵丰富。《耕耘日子》中运用了许多这样的俗语俚词。比如《你用奋斗写下人生传奇》中写沐氏消防装备有限公司老总沐树春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时,用了十二个字“吃在碗里,想着锅里,看着米缸”;《情满老区》中写司徒官路村的贫穷历史:“万戴明庄穷山岗,土地贫脊难长粮。干旱无雨望天收,十年倒有九年荒”;《圣洁警徽人生路》中写弱势群体:“吃口生姜喝口醋,酸甜苦辣朝前挨。有朝一日挨过去,十朵鲜花九朵开”;《为了金富之路》中写沈达珍重视规范管理:“讨巧不出力,出力不讨巧”;《黑土地上巧梳妆》写掘土机老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挑战自我,他用真情感动一庄人》中写党支部书记王正富因秉公办事,个别人“鸡蛋里面挑骨头”,他做人不含糊是“青葱拌豆腐”,最后得到村民的信任,“是金子总会发光”;《操掌起重绘锦绣,播种美善谱华章》中写总经理吕宏忠的公司由小到大是“麻团滚芝麻”等等。这些俗语俚词,看似信手拈来,但用得恰到好处,因为它们语言单位小巧,语法句型独特,哲理意蕴深刻,为刻画塑造人物形象发挥了言简而意赅的作用。
其次是比喻夸张。比喻、夸张是常用的修辞方法。吕立中的比喻常常不是孤立地运用,有时是与夸张、对偶等其它修辞形式糅合在一起,有时又是与一些韵句或顺口溜结合在一道。比如“科学是财富的金钥匙”(《葡萄耕夫谱华章》)、“勤奋是迈进成功的唯一阶梯”(《水务骄子》)、“品德和荣誉,犹如一棵树的生命和枝叶,枝叶是否茂盛,全看它的生命有无生气”“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实”(《大爱人生的春华秋实》)、“科技是财富的火种,一旦在广袤的大地上点燃,到处便舞金摇银”(《科技造福庄稼人》)、“坎坷铺大道,风雨壮脊梁;苦乐肩上挑,矢志为兴邦;退休不减志,爱心润沧桑;年迈再奋起,不断谱华章;夕阳无限好,尽献热和光;践诺三代表,宏愿铸小康”(《情满老区》)、“金富蛋品一枝花,夫妇编织春与夏;道德经营见功夫,天道酬勤收年华”(《为了金富之路》)、“三阳河水清又亮,风起碧波浪推浪;麻鸭唱晚送吉祥,乐坏水乡放鸭郎”(《麻鸭唱晚三阳河》)、“科学发展前程广,人换思想地换装;摩托小车满地走,欢声满园笑满庄”(《“梳”出年华》)等。作者把修辞和韵句或顺口溜结合起来运用简直是左右逢源,驾轻就熟。
其三是大量排比句的运用。比如“人最幸福时,并不是终于得到鲜花,而是永远被鲜花包围着;人最快乐时,并不是别人给你带来了快乐,而是你给别人带去了快乐;人最富有者,并不是拥有一座金山,而是拥有一座金山买不到的东西;人最高尚的,并不是别人还记着你的好处,而是你忘记了给予别人的好处。”(《永做党的忠诚卫士》);“这儿需要雨呵,你便送上了片片云彩;这儿需要帆呵,你便捎来了阵阵轻风;这儿需要绿呵,你便献出了粒粒种子;这儿需要光呵,你便捧出了一轮希望的太阳……”(《一位烈士女儿的老区眷恋》);“只要是溪流,不管道路多么曲折,总要奔流入海;只要是树种,不管土地多么贫脊,总要生根发芽;只要是煤块,不管何时燃烧,总会发热发光;只要是共产党员,不管干任何行业,在共建和谐、富国强民的伟业中定会收获党和人民满意的人生硕果。”(《追梦》)等。这些排比句在表达方式上或叙述,或抒情,或议论。在使用位置上有篇首,有篇中,有篇末。在内容上往往通过观照现实,透视人物与事件的内层,表达自己或喜或赞的情感,阐发自己对生活的评判。在形式上则如同排炮一样,气势磅礴,响鼓重槌,力度很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