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9 00:00:00 作者:后金山 来源:今日高邮
——序戴广美《心海浪花》诗集
一个人或高贵、或卑微,但他的心总有澎湃的时候,无论是为物欲还是为精神在心海掀起的波澜,都是最唯美、最亮丽的风景。新年之首,捧读广美先生的诗集《心海浪花》,使我颇为震撼,我们算是有着“三老”之缘(老同学、老文友、老邻居)的亲近和默契,但读了这本诗集之后,一个本来在我心里十分敬重的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被放大了。广美心存一方诗的沃土,无论是酣畅漓淋、脉动着岁月鼓点的“时代风华”,还是走笔祖国山河的“江山览胜”,无论是滴水见沧海的“咏物抒情”,还是人情百味、口留诗香的“酬唱杂咏”,均可见诗人胸襟的超脱,沸腾的心海涌动的潮。
说实在的,受托为广美诗集写序,实感惶恐,再三推辞,理由有三,论起写作,我们应该说是同出一个“师门”,那时我们镇农村刚兴建一所高中,他在高二,我在高一,宿舍却同在一个破庙里,破庙有个小阁楼,住着高二班主任郭德荣老师,老师教语文,人好,诗也写得很棒,那时还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时代,半天劳动,半天上课,学生没有什么负担,为学校出专栏简报、黑板报成了一件让同学们羡慕的事,如果谁的作品被简报、黑板报采用一定很风光,因此,我经常在专栏、黑板报上读到一个叫戴广美的同学写的诗歌和短小说(那时还真不知道小说是什么),对这个名字偶像般羡慕,后来认识了,是一位很帅、喜欢看大部头小说的青年。岁月流年,毕业后他做了教师,近年来,学校文学社被他搞得有声有色,尽管我们平时交流得不多,但只要有文学活动,我们还是能聚到一起。为别人作品写序,一般是资深名人,或者领导什么的,我只算是个草根诗人而已,人微言轻,恐有失诗集分量,这是其一。其二是广美擅长写传统诗词,我是写现代诗歌,都知道传统诗词必须有严格的韵律规则,深厚的古文基础,我虽然也写诗,但对传统诗词只是泛读,没有深究,更谈不上鉴赏了。其三就是自己从没有为别人写过序,对一个自己敬重的学兄处女诗集作序,写砸了,该当何罪?个中分量心知肚明。可是怎么推托还是不行,学兄坚持要我写,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权当一次切磋学习的机会吧。
现代诗也好,传统诗也罢,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一样源于生活,只有生活喂养的诗歌,才会有饱满的诗句,丰富的情感,沸腾的激情。这是广美的诗给我的第一印象,他的诗离时代很近,咫尺之间都能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喧响。
“神七”飞天越九重,英雄漫步舞太空。
牛郎织女相逢笑,华夏贵宾到天宫。
他写“神七”,写世博会,写温总理,也写平民百姓,那首写扬州好人徐善兰的诗就相当感人:
幽兰香自远,淡雅品如莲。
惠泽催苗壮,讲坛谱史篇。
爱生呵护累,治教作风严。
奉献家乡业,馨芳满校园。
乍看起来,这首诗写得有些平实,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品格力透纸背,让人肃然起敬。生活在这样一个火热的时代里,物欲、浮躁弥漫在生活的海洋里,社会每前进一步都在阵痛中涅 ,能在纷扰的尘世中捕捉到社会的闪光点,或诗或歌,无论是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灵祈愿,始终保持一份淡定、理性的赞美和认同社会的主旋律,这对于一个职业“教书匠”,真的是难能可贵。
发现美,创造美,珍爱美,是广美诗作美轮美奂的可贵之处。“玉女峰上寻玉女,水帘洞中看水帘”一下子将读者带入仙境,在美不胜收的翠峦之中感受超脱的意境。他写“黄山”,可谓是视角独到,炉火纯青:
奇秀黄山焕靓容,晴和岚气尚蒙蒙。
白鹅岭峻观灵石,翠壑屏围迎客松。
人字瀑流倾峡谷,天梯步履上莲峰。
光明顶处人潮动,日出霞开万里红。
黄山奇、秀、险、灵的特点,在石、松、谷、峰交错的奇幻美景中被烘托得惟妙惟肖,俨然一幅“黄山图”,让人叹为观止。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海河湖,在广美的诗卷中展示的是一种风貌和精神,这种承载着民族文化精髓的精神产品,伴随着时代的潮流,被一代代人珍爱着、传承着,广美用他的诗笔,与万里江山对话,他笔下绽放的“浪花”是豪放飘逸的,多彩多姿的,风情万种的。
瓣瓣诗香动人心魄,如三月春风摆柳,摇曳着诗人慧眼捕捉的生活细节,当你不经意被那些绽放着灵性的《水仙》、《荷花》、《菊花》、《梅花》陶醉时,你会发现生活的本质是心情在装扮着,只要心情阳光,浪漫无所不在。
广美的诗不艰深晦涩,流畅洒脱,让人在通俗的字里行间感悟韵律的美,这也是当今传统诗词深受人们爱戴的原因之一。
诗意的龙年,春水融融,广美的诗集又一次让我走进他的内心,走进一个园丁宽阔无垠的心海,溅滟着朵朵诗花的海岸,是广美最美、最温暖的港湾。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