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3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舌面上长着很多味蕾,它是味觉刺激的感受器,能感知出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味道。有的人喜欢吃醋,吃酸菜,有的人喜欢吃苦瓜,喝咖啡,有的人喜欢吃辣椒,任何菜都爱放很多的辣椒,生怕不辣,也有的人口味重,每天的食盐量是医生限定6克的双倍。唯有甜,是中外古今、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味道,是像糖或蜜的味道,于是人们常常用“甜”来比喻幸福、快乐、美好的事物等。
在江淮方言中,“甜”有其独特的含义与用法。
嘴甜。小勇从小就向往当一名军人,穿上军装,扛起钢枪,雄纠纠、气昂昂,威武异常。去年年底小勇正在读高三,国家征兵了,小勇属于征兵对象,他同父母商量以后决定报名应征。小勇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属中上等,道德操行属上乘,老师、学校极力推荐。征兵工作站的人员到小勇住处的社区了解情况,左邻右舍的人都说:这个小伢子嘴甜呐,懂礼貌,人好,尊老爱幼,当兵没话说。王奶奶、李大妈都齐声夸赞小勇。小勇家住在三楼,每天上学、放学只要遇到年纪大的就喊:爷爷好,奶奶好;见到与父母差不多岁数的就喊:伯伯好,叔叔好,阿姨好;看到刚会走路的小宝宝,他很快会把他抱起来:“哥哥把你送回家,噢——”一直抱到家门口。这里的“嘴甜”就是尊敬人,向人请安,使人感到亲切、温暖、美好;别人听到小勇的一声请安,就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王奶奶还笑嘻嘻地说: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音甜。田老师在县第一小学教音乐,似乎出于职业的本能,她喜欢听歌、唱歌,就是在家做菜、做饭时也总是哼唱着她喜欢的流行歌曲。由于审美情趣的各异,田老师特别喜欢某女歌唱家唱歌,田老师评价道:她唱歌,一听到就使人感到音甜,从头到尾,随着歌曲的内容而抒发出不同的情绪,极有层次,很有感染力、吸引力。
某歌唱家的“音甜”,显示的不是雄美、壮美、峻美,而是秀美、柔美、和美,听了她的歌,也好像吃了蜜糖一样。这样的感受在古代也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曲儿甜,腔儿雅,裁剪就雪月风花,唱一本儿倚翠偷期话。”
甜,本属于味觉范围;歌、曲当属于听觉范围。为什么用味觉之甜来形容听觉之美好,人们都能乐于接受?原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体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因而造成新奇、形象、精警的效果,这在修辞学中叫做“通感”。
田老师喜欢听那位歌唱家的歌,说她的“歌声甜”,对她的长相的评价呢?“人也长得甜”。一个长相“甜”的人,虽然说不上是美人,但决不是《诗经》中所描写的身材颀长、脖子又白又长的女子,也不是唐明皇时人们所喜欢的仪丰体胖的女子,而是小巧玲珑、顺眼怡人、有韵致的女子。有的人虽然五官端正,甚至无可挑剔,而唯独缺少韵致,给人的美感是不会长久的。有韵致的人耐看。说人“长相甜”,也是艺术通感。
嘴甜,讨喜;音甜,舒心;人长得甜,养目。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