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令人纠结的秸秆

2013-06-25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大集体的时候,每到春季,农村的多数人家都是青黄不接。这青黄不接不只是指吃的——粮食短缺了,也指烧的——稻麦草(秸秆)也没有了。

那时候粮食产量不高,秸秆(农作物的茎秆,郭小川有诗云: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为锐利的刀枪。)也少得可怜,然而用途却很广。麦秸要打草帘子、做蚕架子;稻秸要作耕牛过冬的饲料,要轧成粉末喂猪(几乎每个生产队都养猪),分到家家户户用来烧锅的秸秆就很少很少了。每家每户的草垛小得像女人的发髻,农民因此对草(秸秆)特别珍惜。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那一年清明节前,学校组织我们沿着邮兴公路步行到二沟乡祭扫左卿、秦梅卿(左与秦乃夫妇,献身于解放战争)烈士墓。头天去,第二天回。当天晚上,我们被分派到农民家里过夜,没有床,就用稻秸在堂屋里打地铺,十几个小孩睡在一张地铺上。小孩难得外出,更难得睡在一起,免不了打打闹闹。至今,我还记得,我住的那家老奶奶赶忙制止我们说:睡觉不要打滚连骚的,草辗碎了不经烧。

还有一年开春的某一天,天刚麻花亮,隔壁老太太就斩砧板骂街(那是一种非常狠毒的诅咒方式,用菜刀在砧板上斩,以示斩成肉酱,非恨之入骨而不用),边斩边说,是哪个杀千刀的,死儿子孙子的,偷了我家的草。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说,老太太家的草垛夜里被哪个拔了个塘。

草(秸秆)是多么金贵啊。

每年冬天,小孩们就到野外拾荒草、捡树枝,妇女们劳动时,哪怕见到一根树枝,一把草,也会夹回家。我们村还烧过泥炭。有一年不知是谁发现的,村后荒荡里的泥可烧,于是,老老少少争着挖泥回家,做成泥饼,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烧饭做菜,缓解烧草之不足。

人们真是纠结,吃不饱不说,喝口热茶都不可能,哪家舍得烧开水呢,汤罐水喝喝就不错了。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高了,秸秆多了,秸秆的用途却少了,不用喂牛喂猪,不用铺床,烧草不足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人家烧饭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不单纯烧大锅,而用上了炭炉子,燃料也不只是秸秆,而用上了煤炭,秸秆渐渐地多起来。还好,那时,每个乡镇都有一家至多家砖瓦厂,烧不完的草,可以卖给砖瓦厂,价钱不是很高,打去运费,略有盈余。农民易于满足,有盈余就干,用他们的话说,烂也是烂掉。

后来的情形就更为不同了。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了,在农村生活的人少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绝大多数家庭,已经不烧秸秆,而烧煤炭和煤气,农民的生活进入了无“草(秸秆)”时代,而且,从保护农田计,小砖瓦厂被取缔了,秸秆的身价一落千丈,直至成为烫手山芋,扔不得也抓不住。

看着无处堆放又变不出钱的遍地秸秆,农民们真是纠结。他们采取了一了百了的解决方法——烧(也有推下河的,但河道的容量毕竟有限,而且一时难以腐烂)。所以,一到夏秋两季,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田野,到处是火,处处冒烟,浓浓的烟雾扩散着弥漫着,遮天蔽日,空气的质量差了,高速公路的能见度低了,人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对此,政府不可能视若无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堵疏结合,坚决禁止焚烧秸秆。一方面,给予补贴,鼓励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还有些地方将这项工作与镇村干部的业绩挂钩,优奖劣罚,近年来,已有多名干部因这项工作不力而丢了乌纱。焚烧秸秆得到了遏制,还天高气爽之生态。尽管如此,少数农民还是偷偷摸摸地烧,镇村干部像敌后武工队员一样,日日夜夜地巡,一家一户地守。镇村干部们苦不堪言,其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巨,远远超出了秸秆的价值。

农民们也知道焚烧的危害,也懂得政府的良苦用心。但农民们说,补贴的钱不够开支,再说,栽稻的田块可以还田,那些栽种棉花和旱地植物的秸秆往哪儿去呢?综合利用还只是口号和目标,秸秆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去处。农民们埋怨,堆也无处堆,抛又不能抛,烧又烧不了,真不知如何是好。有位农民更直接地说,过了监测期,还是要烧的,不烧实在没有办法处理。一位农业专家说,秸秆还田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年年还田,不利于改良土壤结构,而且还田后的秸秆沤成的污水排入河中,其危害不亚于焚烧之烟雾。

到底如何处理秸秆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才能让秸秆变废为宝,也让农民得到实惠?看来,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令人纠结的秸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