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枯 菊

2011-12-30 00:00:00    作者:佟道庆    来源:今日高邮

清晨出门散步,北风大,天气阴冷。南海小区绿化带里除耐寒的红叶石楠以外,多数落叶乔木的叶片纷纷落去,剩下光秃秃枝条倍感清冷。信步走去,忽见一户院墙外的转弯处有一丛菊花很是抢眼,在这寒冷的早晨这丛菊花和我相约并相互致意,顿感生命的温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令笔下那丛千古名菊吗?不会吧,陶老先生离开我们实在太久远,他的篱笆墙扯了,茅屋推倒了,小河填了,桑榆砍了,菊花死了,世道也变了,如今让我们这些每日行走在楼房巷陌中的人们,头上罩着现代化的光环,却常常要到故纸堆里或那虚幻的画面中去寻求竹篱茅舍的田园风光,如此久违生命中的野趣,总觉有种说不出的忧愁和遗憾。

这是一丛黄颜色的观赏菊,可以想见它盛开时的金黄一定非常灿烂。由于它同严寒抗争很久了,生命的巅峰期已过,眼下丝条状的花瓣已渐枯萎,泛黄的叶片仍在,却疲软无力。不过它的脚下却是一片净土,绝没有落叶缤纷的凄惨,透出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

虽然这是丛枯菊,却有不同凡响的情操。古代一位诗人认为菊花品性高洁,即便老死,花瓣依然抱团挂在枝条上,决不会落地。他说:“花开不并百花红,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南宋诗人郑思肖的《画菊》题诗。他的意思很清楚,在百花凋零的严冬,只有菊花独立园中,它宁可含着芳香枯死,花瓣也不会在凄厉的北风中落地。对于这首《题画》诗,后代许多诗评家将它定性为爱国主义之作,在亮出高分的同时还认为可以同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咏梅词》)和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并传不朽。但是历史就是这么像山涧溪水一样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清朝开国不久这首《题画》菊花诗和作者所有文集诗画都被列为禁书遭到封杀。禁令十分严厉,如不准刻印、不准流传、不准阅读,民间所有抄本或刻本,悉数焚毁不得收藏。一个南宋的画家诗人,死后三百多年,他的作品又遭禁,其背后隐藏什么故事呢?

郑思肖(1241-1318),南宋末年诗人画家,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科。据说他原名不叫郑思肖,这是宋亡后改用名,思肖即思赵;忆翁、所南亦寓不忘宋室之意。宋亡后他隐居苏州吴县时,坐卧不北向,岁末腊祭必南望野哭,听到北人语言,必掩耳而逃。时人知其孤僻亦不以为怪。他善画兰菊,宋亡后他画兰不画土,兰根无所凭藉,有人追问他其中缘故,他说:“土被番人夺去了,你难道不知道吗?”临终时嘱其友唐东屿说:“我要死了,烦为我写一牌位,上书‘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说完气绝身亡。他身前编有多卷诗稿文集,但很少传世。据《姑苏志》记载,明末崇祯十一年(1368),苏州承天寺狼山房淘井得一铁函,封签上书“大宋孤臣郑思肖拜封”字样。打开函盖其中有郑思肖的《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及《久久书》、《杂文》等多卷。世人称其书为“铁函心史”或“井中心史”,开始流传,此时明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中。

郑思肖的作品虽然内容体裁杂芜,但其思想观点却始终如下,即“尊正统、辨华夷、正名分”,突出表现在那篇《古今正统大论》中。他认为“中国之事必须系于正统,正统之治又需出之于圣人”。“如果论及正统则三皇、五帝、西汉、东汉、蜀汉、大宋而已”。他认为“晋司马氏与宋、齐、梁、陈皆系于中国一脉,然均无善治,可以算作中国,却不能列为正统”。至于唐朝,他说李唐为凉昭武李姓之孙,实为夷孙之裔,只是因为拥有天下很久,而且贞观、开元的太平盛世是东汉以来所没有的,所以姑且也列入中国,但万万不可以正统称之。他认为夷狄行中国之事叫做僭(即冒用帝王称号),僭称隋文帝的杨坚,本来也是夷狄,非中国正统,史书应该夺其国名年号。他激烈攻击女性入朝,他说吕后专政八年,武后称制二十一年,都是“牝鸡司晨的逆恶之事”。不过吕后可称后,武后本非高宗后,若称武后是其名分不正。很明显郑思肖的所谓爱国主义思想中,涌动着一股极端迂腐、极端狭隘和极端保守的成分,十分有害于民族团结的。正因为他对“正统”、“华夷”的区分如此严格,对其名分如此看重,所以他极端反对胡元入主中国,甚至在他诗作中辱骂入主中国的少数民族是野兽虎狼。“新秧遭水毁,岁事正关情。日没虎狼出,城郊荆棘生。”(《久雨后郊外独行》),但另一方面他对已灭亡多年的大宋却念念不忘,相信赵宋王朝必将复兴。“……不变不变不不变,万挫以死无二心。醉喝海岳尚翻动,不信不灭虎羊群。”(《德佑六年岁旦》)

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人,按郑思肖的观点是夷狄入主中国,是非正统的,是僭行中国之事,名分不正。作为清朝统治来说,郑思肖的观点无疑是种反动。雍正皇帝就曾对那些鼓吹华夷之辨的人进行驳斥,他引孟子的话说,舜是东夷人,文王是西夷人,自己虽是满人,却和舜及文王一样,完全可以作为中国合法的统治者。所以郑思肖明目张胆鼓吹种族意识的《铁函心史》及其所有诗文,明末刚刻印,清初就遭禁封杀,也是情理中之事。从艺术角度看,他的那首《画菊》题诗,若剔除种族岐视成分,仍不失为一首极有韵味的好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