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文学・文风・文品

2011-11-18 00:00:00    作者:唐以军    来源:今日高邮

——读黄士民先生《我的春天里》有感

“立德,立功,立言” 这“三不朽”是古人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立德非圣人不可为之,立功无危急难以成就,惟立言则无论治乱之世、达官黎首皆可为之。黄士民先生日前出版的《我的春天里·爱情不长眼睛》《我的春天里·因为牵着你的手》两本书,正可为他所热爱所牵手的写作生涯最好“立言”。

一是文学是人学。士民先生的书中,小说文笔细腻,语言精到,很多以写人为中心,写人性,写人的价值,写人的迷惘,写人在现实中的碰撞与无奈,从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中,提炼、描写、刻画、塑造、解读了一个个具有时代烙印和生活本真的审美意象。《城南弯的丁先生》里那个“肚子里的墨水足足有半斤”、在城南弯里颇有女人缘,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四处碰壁的丁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鲜活。“山水般美的小城”让我们见到了一个作者精心营造的理想中的桃花源,颇有汪曾祺先生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的唯美意境;丁先生仿佛遁入桃源的高人,但他小城外的境遇却屡屡碰壁,这与小城百姓的淳朴与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出现实的伤感和无奈。再如,《九月的故事》里母瞎家贫的赵福生,在支农女老师“我”的帮助下成了“孩子王”,却在市场经济大潮里失去了“我”的寄望,转行成了“腰缠百万”的运输公司老板,“当天深夜,我生了个男婴,二个小时后夭折了”,充满了象征的意味。这些人物形象和审美意境,为文学的丛林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书中还有如《母亲》《我哥》《王师娘》《老乡》等和我们朝夕相处、熟悉感动的平凡的身边人身边事;更有《平平淡淡吕丽萍》《率直的姜文》《你的朋友李雪健》《小眼睛梁天》《永远的张瑞芳》《好一颗殷桃》等明星大腕的直面描写和另类解读,让人读来可亲可敬,真实不虚。

二是文风即作风。近年来,高邮文坛异常繁荣,书籍出版蔚然成风,但如士民先生这样小说、诗歌、散文等众体兼备,影评、杂文、报告文学等无所不及的并不多见。士民先生涉猎如此广泛、视野如此开阔、笔头如此泼辣、表现手法如此多样,这既是他多年来笔耕不辍、勇毅前行的结果,更是与他扎实的文学根底、精进勤奋的学习态度、踏实的写作作风密不可分。因为和士民先生做了二十多年一墙之隔的邻居,所以,我见过他窗口深夜亮着的灯光、周末里抑扬顿挫的朗诵、字迹密密的宽大稿纸和厚厚一沓历年的退稿单。在被称为“文学已死”的当代,守着这一份寂寞、守着这一份追求、守着这一份理想,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书中的小品文《小夜曲》里的“他”真实地说出了这种不易:“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迷恋上文学的,只记得当初爱得如痴如醉,屡遭挫折后几乎磨灭最初的意志,而这时恰恰是最需要拼搏的时候,只要挺过来就有希望”。就是这种希望支撑,让我们看到了士民先生一步一脚印、一字一心血的踏实创作作风,也见到了《我的春天里》这两册书。

三是文品见人品。士民先生送书给我时,刚一看到书,我的眼睛就为之一亮。素雅精致的装帧、丰厚多体的内容,像来自寂寞山谷里含着晨露的繁花,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让人不释,引人入胜。书如其人,文如其人。生活中,士民先生不吸烟,不善饮,即便就是这么多年,在建设局办公室主任这个职位上,也很少看他忙于应酬,流连欢场,倒是在灯火阑珊的盂城路上,常常见他和他夫人携手并肩,在人流里静静地走着,淡然从容。他文章也如他的人一样,绝少阿谀奉承、铜臭孔方之词,也不见低俗、媚俗、从俗之气,有的是青春悸动的讲述、优雅的人生表达、世相百态的真实状述和对美好火热生活的热情讴歌,处处闪动着作者诗人般的激情,篇篇涂抹着大块大块的亮色。正如,他在《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的自序里说的,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是一种质朴的、透明的爱”,只有“把生活的火点拨得更亮一些,把热爱的弦绷得更紧一些,这样,你才会觉得自己生命、生活比什么都精彩,才会懂得、才能品味出多彩而斑斓的生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