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0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文化是校园的灵魂,诗是校园文化的精粹、精髓,“国魂凝处是诗魂”。
赞化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诗教进校园,校园兴诗教。
2010年,学校举办“重教劝学‘赞化杯’中华诗词大赛”,面向全国征稿。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的110个县(市、区)的诗、词、曲、联的作者应征,作品达1500多件。经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的专家、教授、诗人、学者几轮认真评选,评定特别奖1名,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10名,优秀奖39名。获奖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发现、捕捉、挖掘生活中之诗意、诗情、诗美,讴歌赞美重教劝学之风、高邮的人文历史底蕴、赞化学校树人培德之精神风貌、老师教书育人之忠诚辛劳、学生专心向学之勤奋 ,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立意新,手法巧,情真真,意切切,诗味醇,境界出。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长期稳定的精神信仰、力量源泉,中华诗词则是民族精神的形象载体与象征,是传统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深厚土壤。在校园里,大家都来学诗、背诗、赏诗、用诗、写诗,好诗可以明心,好诗可以生发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启智育美。开拓创新,校园生活因之绚丽而雅致,活跃而美妙。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都用诗来提高自己,感化别人,就会变得有道德,有修养,有知识,学校就会有生气,有风采,有品位。
一首诗要打动读者的心,首先必须打动自己的心。连自己都不感动、激动,怎么能让人感动、激动呢!有的诗刚写出来好像还觉得不错,时间长了,又“悔少作”了,那自然不是好诗。陆游的诗近万首,而令人满意叫好的也只不过只有那么几首。当然,在众多的诗作中也不乏警言策语。当今,真正能打动人心弦、引领时代潮流的传世力作不多。要写好传统的中华诗词,除了才情与灵感之外,还需要有相当深厚的国学根基、生活阅历,以及深邃的思想。思想是诗词的灵魂。一首诗词没有精湛的思想是行不远的;当然,没有文采也是行不远的。
目前,高邮、扬州范围内,正在开展诗词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景区的“六进”活动,争创“全国诗词之市”。“赞化杯”诗词大赛是一个良好开端。大家都来学诗、写诗,诗人多了,诗作多了,高质量的诗词就会出现。任何事物的质量总必须体现在一定的数量之中。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最好是在扩大数量的同时就注重质量的提高。
通过这次诗词大赛,赞化人将用实际行动强化中华诗词的社会教化功能,建设崭新的校园文化,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接班人,造就更多的优秀的栋梁才。正是:
吾今歌赞化,
厚望亦殷殷。
四海擎杯祝,
多年报捷音。
赞化学校将中华诗词大赛的获奖作品汇集成册,以飨师生,嘱我为序,欣然书上。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于泰澹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