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1 00:00:00 作者:钱平泉 来源:今日高邮
在我的印象中,爷爷是非常爱吃鱼的,不过倘若桌上有黑鱼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动筷子的。为什么呢?偶或有人问及,爷爷只是简单回答说不喜欢吃。这理由似乎站不住脚,然而真正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那时还小,只知贪玩,万事不关心,自然无从知晓。及至长大后,想有所了解,爷爷已经过世。后来问了母亲,才得知爷爷心中的那一段情愫——
小时侯,家中很穷,一日三餐常常不能果腹,更不用说吃上荤了,三月不知肉的滋味是常有的事,一家人面黄肌瘦的。爷爷作为一家之主,自然看在眼里忧在心上。为改善一家老小的伙食,爷爷也跟村中的其他人一样,拎几块破铁,到铁匠铺里,找匠人打了一柄鱼叉,学起了叉鱼。爷爷一向聪明,进步很快,没多久就成了村里少见的叉鱼能手,尤其是一手飞叉功夫甚是了得,即使一些警觉高的水族(如甲鱼之类),往往也难逃其手。
早晚只要稍得空闲,爷爷便攥着钢叉,逡巡在家乡的小河边。从此我们每每喝上了鲜美的鱼汤,一家人的面色也渐渐红润起来。有时收获丰了,整个菜肴便鱼打滚儿,间或也送些给左邻右舍,为自家博得些好人缘儿。
一天清晨,爷爷照例出去叉鱼。由于附近水域的鱼早被吓怕了,很难有大的收获,爷爷便来到稍远一点的水域。然而爷爷转悠了半天,却一无所获。太阳渐渐升起,村人陆续下地,爷爷心中不免有些焦躁。正当扫兴欲归时,忽然,他停止了脚步,凝视着水面,两眼放出光芒来,接着往后退了几步,慢慢举起手中钢叉……
原来,爷爷有了发现:一大群“黑鱼乌”(孵出不久的黑鱼幼苗)正在水面游走。那鱼崽万头攒动,在青萍绿藻间嬉戏着,水面上留下了无数细密的气泡。
以爷爷的经验,“鱼乌”下必有幼鱼的父母。正是父母领护着这群幼崽,以免被异类侵吞。或许是担着责任,父母是格外小心的,极少抛头露面,除非透气或觅食什么的,即使露面,也只是其中一条。因此,爷爷必须耐心地等待。
就这样,爷爷悄然退后,隐于柳阴下,举起钢叉,两眼不眨——
说来也巧,一粒飞虫忽然坠于河面,打着旋儿挣扎着。那水下不知是雌是雄者猛然窜出水面,张开大嘴,“啪”的一下,吸走飞虫。说时迟,那时快,一柄钢叉早已如一道闪电扎向水面。水面立时掀起巨大的水花,搅得那“鱼乌”四下惊走。
爷爷跳出柳阴,奔向河畔,下到水中,提起鱼叉,一物在叉竿一端拼命挣扎着,足有胳膊般粗细,挣得叉竿弯弯欲折,那乌鳞在朝阳下闪着黑亮的光。
“好家伙!”爷爷快活得大叫。
上得岸来,爷爷仔细打量着眼前的猎物,他有些惊异了——他还未见过这么粗壮的黑鱼!
水面渐渐归于平静,只有那鱼崽们还在惊骇不定,一如散兵游勇般。
爷爷战果辉煌,不免有些得意,他高举着鱼叉,喜滋滋地向村里走去,他仿佛又看到了村人的嫉羡的目光。
村里静悄悄的,人们都出工去了,爷爷的喜悦竟然没人分享。回到家中,放置好战利品,爷爷本想出工去,又想万一鱼死了咋办?还是先处理一下吧。于是爷爷心急火燎地打去鱼鳞,开膛破肚后拿到河边清洗。未料那鱼竟未真死,在爷爷手中一个激灵,挣脱爷爷大手,三摆两摆,窜入深水,倏忽不见。
爷爷始料未及,连连跺脚,叫悔不迭——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都说黑鱼性子慢,孰料竟至于如此!爷爷两手空空,呆呆地望着水面,水波还在动荡着,仿佛在对他进行着无尽的嘲弄。懊悔之余,爷爷发狠道:“跑了这一条,明天逮下一条。”
为此,爷爷出工迟到了,吃了队长的批评,更是懊恼不已。
第二天早晨,爷爷早早来到老地方,没费周折就找到昨日的“鱼乌”。正当他欲故技重施时,忽然停止了动作,他看见那“鱼乌”旁分明浮着一条鱼——似乎一条死鱼,鱼肚白正翻在水面上呢。
爷爷定睛再看,大吃一惊:这不正是自己昨天捕的那条鱼么?他用鱼叉轻轻拨动了一下那死鱼,没错,就是昨天逃脱的那条,那鱼肚白上长长的刀痕还在。
爷爷的心猛地一沉,好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扯了一下,他无力地垂下了手,僵立着,眼神呆滞起来。水面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那鱼崽们还在簇拥着死去的黑鱼,缓缓地游移着……
此后几天,爷爷一直闷闷不乐,仿佛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从此,爷爷便不再捕黑鱼,也不再吃黑鱼。
听了爷爷的故事,我陷入沉思——
我想象不出,那鱼是负着怎样的巨痛遁走的,然而一种强大的力量又使它回到幼崽身边,这令爷爷惊诧了,他实在没料到此物竟有如此灵性。推物及人,爷爷更难自恕。因而每次看见黑鱼心灵上便产生一次强烈的撞击。心已不忍,焉能下箸?他是借此来对那条鱼遥遥致以心祭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