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1 00:00:00 作者:葛国顺 来源:今日高邮
我从小生在农村,孩提时就享受纯朴民风的熏陶,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居住时很舒心,吃顿饭经常是端着碗要串几家门。那时虽然大多数人家都时兴关院子了,不过还是流于形式,可以说是世风清纯,大家互相照应,开门睡觉。尤其是单手人家庭,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阵子,夫妻俩要忙农田活,小孩无处丢,时而让邻居老爷爷老奶奶关照一下是经常 的事,自家门的钥匙丢给人家也很放心。谁家做了好吃的,总要送上一份给左右四邻尝尝,这般交往的情谊已习以为常,至今想起来都耐人寻味,好似一股暖流热遍全身。
10多年前,本人因工作需要和小孩就业诸因素 ,在县城定居,有古语,三世才能修到个城墙根。这些年来我所经历的人和事,使我对城市的印象另有一番认识,城市除了公益设施较之农村有些优势,楼高人多路灯亮,有好多事始终让我兴奋不起来。入住商品房,出门进门手一带,几乎24小时关门,邻居家边老死不相往来,不谈住在一幢楼上一个楼梯口上下多少年,甚至于有的住在对门也从不寒暄。
尤其是人生进入老年,思乡情结倍增。老人要有“三老”,即老伴、老宅、老友,其中老友最不可少,平时聚在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偶尔小聚吃吃早点、下棋、打牌等,可以舒心地打发时光,可以消除老年寂寞感,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
其实,寻找交往中的情谊也是一门学问。平素间,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阿谀逢迎的人,是利益的结合体,不一定是称得上至交的朋友,往往是聚得快,散得也快。交往是世间一种难以寻觅的情谊,交往是心与心的交流,交往是心与心的欣赏,是相互间一段情谊的仰望。
我更注重和推崇交往的质量。交往的基础是诚,朋友之间的交往必须以诚实为基础。试想,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与别人真正交往过,不是孤高自傲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被人所容。诚然,若许多人都是你结交的朋友,可能是你位高权重,是受利益驱动所致,恐怕更多的只是酒肉朋友。时常发现,身边朋友当政红火时,前呼后拥,相约相邀,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一旦退居二线,便是门口罗雀,相逢相见似曾相识,“变脸”魔术随处可见。有人叹息,世态炎凉,人在学坏,我则不以为然。我觉得,世间最好的交往,不是有意识的吸附和粘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前者,常常怀有目的性和功利欲,或含蓄,或浓烈;而后者则不然。云淡风轻的,风倏忽间来云恬淡着去,无欲无求 ,是心灵最真挚的情谊,是情感最纯净的需求,是世间最温暖的握手。
交往是门学问,在一定意义上,交往的质量也成就着生命的质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