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0 00:00:00 作者:黄世贵 来源:今日高邮
大凡是高邮本乡本土的人,对高邮的两座宝塔都惯称东门宝塔西门宝塔。
我对两座宝塔一往情深,是源于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有几件往事,至今仍不能忘怀。我记得父亲送我上小学的第一天,给我穿了一双旧布鞋,心里很别扭,再看到人家小孩都穿的新鞋子,有的还是球鞋,我又哭又闹……我父亲待我平息下来后,给我讲了这么件事,说他十三岁就随他母亲(我的奶奶),从扬州宝塔湾的乡下,为了生计步行来到高邮,当快要到高邮的时候,鞋子都跑破了,脚都磨出了泡茧,奶奶说快了快了,你只要看到宝塔就到高邮了,我父亲抬头向前望去,果然看到了宝塔顶尖耸立在天地之间,我父亲的心情从沉重、埋怨的阴影中像遇到了阳光一样兴奋了起来,并感到好奇,他说,当时,只知道到了高邮就可以做工了,生活就有着落了,想不到的是第一次踏上高邮的土地,雄伟的东门宝塔迎接了我,给我带来了吉祥、希望和力量。当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朦胧地认为,宝塔能解除疲劳,能给人带来好运,继而对宝塔就产生了好奇神往的心理。不知怎么的,心情居然好了起来。
我的小学阶段是和父亲在高邮度过的,那时候看到同学们经常从家里带点零食到学校里,并且天真地炫耀说:“这是我母亲做的锅贴子,那是我母亲买的太妃糖果……”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不由得想念在扬州乡下种田的母亲了,放学我也没有回家(当时的小学四点多钟就放学了),我直奔南门轮船码头(实际是轮船停靠的地方),我站在南门运河堤上向南远眺,看着南来北往的轮船,当时我多么渴望有一艘客船能靠岸,而且从客轮上走下我日夜思念的母亲……我一次一次的希望,一次一次的失望,我筋疲力尽了,我心灰意冷了,满面泪水的我忽然看到了对岸有座宝塔,我心里一亮,竟然破涕为笑了。我想到父亲给我讲的故事,看到了宝塔就看到了希望了,我横下一条心,痴迷地等下去……那一天,父亲被我折腾了一个晚上。过了几天,下午刚放学,我又来到了西门宝塔湾的对岸,向南眺望远方的船只,当晚霞欲抹去最后一道彩虹的时刻,我终于看到母亲从停靠的客船上沿着长长的跳板走了下来,我三步并两步跑了上去,高声地叫着“妈妈”、“妈妈”,母亲用力地把我抱了起来,亲了一下。此时此刻,我感到快乐极了,我仰望着对岸的宝塔,对母亲说:“我看到宝塔心里想的就能实现了。”母亲微笑着说:“傻孩子,是爸爸说你想我了,我才来的。”当我小学快要毕业了,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提问题叫同学们回答,当问到上星期学过的内容,即马克思的一段名言时,我看到墙上正写着这段名言,就积极地举手并答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敢于攀登崎岖小路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老师见我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很满意,并且表扬了我。下课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围住我说,你运气真好,墙上就写的这段名言。忽然有一姓沈的同学(名字记不清了),说:“攀登有什么了不起,东门宝塔你敢攀登吗?上面就有科学的的宝贝。”我脱口而出:“有什么不敢。”真有意思,当时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虽然未到血气方刚的年龄,却也争强好胜了,果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十几个小男孩结伴而行来到了东门宝塔脚下,实践着我们的“科学攀登”课了,有的爬了两级,有的爬了五级,唯独姓沈的同学攀登到了顶峰,并大声地仰天长吼,我攀登到了科学顶峰了,且把塔尖上的风铃摇晃了几下,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回荡在宝塔的上空,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惊险,又是多么壮观的一幕呵!
时过境迁,花开花落,每逢我路过东门宝塔就想到了科学,就想到了同学,就想到了求学,真是温馨甜蜜。
高邮的两座宝塔,一东一西,一个水上灯塔,一个陆上明珠,相得益彰,是盂城人的骄傲和造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