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门前有一条小路

2011-10-18 00:00:00    作者:葛维强    来源:今日高邮

每一次回到老家,总是少不了陪同我那年迈的母亲唠唠家常,再陪同老父亲抽着香烟一起到田埂上或者门前的小路上走一走,顺便再到自家的菜园子里转一转,当然更少不了采摘一些新鲜的蔬菜带到城里来,所以心情格外舒畅。而更让我难忘并充满遐想的还是要数我家门前的那条小路了。

二十五年前,老支书领着乡亲们就曾沿着这条小路敲锣打鼓,将《光荣入伍通知书》(当时叫“喜报”)送到我家。如今,小路变大道,泥土路修成水泥路了,但小路的旧貌至今在我心中一直没有湮没。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那个仅有着二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三面环水,小村子沿着小河东西一线散开,并被小河由东到北,再由北到西,三面半包围着,仅迎面向南是敞开着的,故被称为是“河套子村”。曾经听奶奶讲过,这里曾是革命老区,新四军、国军、伪军都曾留下足迹,前副总理谭震林、江苏省原省长惠浴宇等革命前辈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确实是一个适宜打游击的好战场。村子前面有一条经过我家门前并且横贯东西的小路,蜿蜒曲折,把庄户人家串在一起。连接小路通向村外的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路,在村子中间与小路连成“丁”字形,但在当时可称得上“大道”了,乡亲们要想出门串亲、赶集,非走此路不可。

小路虽然不宽,仅够一个人力板车穿行,但两边长满了庄稼,特别是到了春暖花开季节,绿油油的麦浪、菊黄的油菜花,不时有几只蜜蜂飞来飞去,放个风筝也特别惬意,确实是一个赏花休闲的好场所。不过到了阴雨天,那可就惨了,泥泞的小路,绳子一样缠紧我无力的脚步,使道路更加难行,浑浊的泥浆沾到我的身上,弄脏我的衣裤。特别不能容忍的是,泥土好像是落后农村的象征,一身泥土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让人瞧不起,也常常被城里人歧视地称为“老土”、 “泥腿子”等。在当时小村里仅有的几辆“凤凰”牌或“长征”牌自行车,确实让人羡慕不已,在小路上能够骑上自行车也好“风光”一阵子,可遇到阴雨天,那不是人骑车子了,却是车子在“骑”人。

如今,通向小村子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又宽阔又平整,到这里的车子也多了起来,出租车可以开到各家各户的门口,大货车也可以通行。小商小贩们开着小货车也将生意做到了各家各户。

听老乡们讲,村前的这条小路还将进一步拓宽,而且路的两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架起高杆路灯,或盖起厂房。老乡们笑逐颜开地说:“要致富,先修路;城里人享受的,我们农村人同样可以享受;通达工程好!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就是好!”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总是浮想联翩,更忘不了儿时伙伴的欢歌笑语,田地里的蛐蛐、花生、甜瓜、西瓜都成了我们欢乐的源泉,吃着、玩着、追逐打闹着。光着的小脚丫和裸露着的瘦黑的肩膀成了记忆里最亮丽的风景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