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4 00:00:00 作者:张纯玉 来源:今日高邮
儿时常跟着母亲屁股后头在村里串门访友,每次出门走在路上都听到母亲与做生意的人打招呼,问得最多的就是街上买卖行情怎么样,因为父亲每年喂养的一群鹅子、一趟鸭子每到上市的季节就得搭乘别人家的小木船运到街上去卖,卖了好价钱回来,补贴家里生活开支。
街是什么样?离老家近在咫尺,远在天边?还是在家的南半边,还是在家的北半边?据说街上有好吃的,好玩的,好卖的,好买的,我什么时候有机会跟着家人去趟街上那该多好啊!
后来,我才晓得,其实上街就是上临泽。我老家那一带人都习惯把上临泽称之为上街,那时上街的人不多,即使想去也没有那个条件,除非做生意做手艺的人。凡上过街的人都回来炫耀说临泽有西街、中街、后街三条街,有前河、后河两条河,非常繁华热闹。
那时候,只要父母提到带我上街,我就特别的激动,甚至夜里睡不着觉,看住父母亲,生怕他们哄我,不带我去。尽管临泽离老家只有十五华里的路程,不远也不算近,但在那年代想去趟临泽,开开眼界,享享口福,谈何容易。我长到18岁大,满打满算才去过四次,每次回来,我都跟身边的同伴们夸耀,发表感叹。
第一次上街,是我哭着闹着随父亲去卖一张黄鼠狼皮。记得是个数九寒冬的日子,我脚穿一双父亲编织的毛窝子,经过近三个小时徒步跋涉,当快到街上前河大桥时,我的双脚磨破了皮,鲜血直流,生怕父亲看到心疼,我咬咬牙,忍着疼痛,坚持到了一家店面朝南的土产收购站。我不停地在店里东张西望,一切都感到好奇。父亲把事办完,领着我到街旁一家面馆,买了一碗油汪汪的馄饨和两个香喷喷的油端子,吃完我在想,街上还有这么好吃的,每天来一次那该多好啊!
老家董潭是个鱼米之乡,常年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芦苇草,每到收割的季节,人们把它收回家,根据市场需求,编织成芦苇箔子、芦席运到街上去卖。母亲觉得我最近表现不错,让我跟着她一起上街去卖芦苇箔子,我激动得一夜没有合上眼。临行前母亲与我约法三章:要听话,不要看到什么都要买,这次只领着你逛逛,开开眼界,不买好吃的东西,街上人多,走路不要望呆,紧跟着我后头走,不要走丢了……我心想只要带我上街再苛刻的条件我都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把装得满满的一船芦苇箔子,稳稳地拴在后河大桥一家开草行的店前,过完数,领完钱,母亲领着我从后街上顺着铺得整整齐齐的长条石板路往前边走边观看,啊,街上怎么这么干净,想找块泥土都难,街的两边布满了做生意的摊位,一家挨着一家,屋里屋外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正当我看的入神时,有一个中年妇女,头扎一条白色带花的毛巾,上身穿件深蓝色带桃花的的确良上衣,下身穿条不用布票买的黑色裤子,脚套一双四方口的浅蓝色的布鞋,左肘上套一只菜篮子,上面盖一层薄薄的白布,与我擦肩而过,嘴里吆喝道:“卖烧饼、油条来。”我被叫卖声吸引住了,原来里面装的满满的烧饼油条和用碎米面烙成的连翻饼。我心想街上一路的馆子,我下不起,让母亲给我买根油条尝尝。于是我便向前把母亲拉住,她只答应买一根油条。等把热腾腾的油条拿到手,我便分了一半递给母亲,母亲舍不得吃,我一边细细品尝着,一边跟着母亲往中街走。走到中街一家百货公司门口,我被柜台里一样玩具又吸引住了,我蹲在摆放玩具透明的玻璃柜前足足要有二十分钟,舍不得离开,店里的售货员看出了我的心思,问道:“你是乡下人吧,想买汽车玩具吗?告诉你这里面几种玩具,最便宜的也要一块二毛钱。”一块二毛钱是天文数字,我没有敢向母亲张口,被母亲硬拖带拉离开了。回到船上,母亲把从家里带来的稀粥拿出来,一人吃一碗就返回了。第二次上街就这么匆匆结束了。
第三次上街是个炎热的夏天,我随老家扬剧团来临泽大会堂汇报演出,由于当天演出的时间定在晚上,我和几个伙伴便提前约好上街去玩玩。我从西街走到中街,最后到后街,我把每一个角落转了个遍,面馆、食品厂、新华书店、汽酒厂、招待所、汽车站、临泽中学、小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就连几家卖药的店铺也没放过,一会问这是什么,一会问那是什么,卖药的老板最后实在拿我们没辙了,有说有笑的把我们给“轰”走了。快到演出的时间时我们便一路小跑往回赶,刚好看见一家熏烧店出来摆摊,早就听村里的那些生意人说熏烧店里的熏烧鸭特别香、特别好吃。我们几个人一起围了过去,七嘴八舌问哪个是熏烧鸭,最后还是老板笑着对我们说:“没吃过吧?来闻闻!”我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猛吸了几口香气,嘴里还不停地说:“真的好香啊……”就连演出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熏烧鸭那诱人的香味,想想感觉口水就要流出来了。
最后一次上街是在1972年12月,我被光荣地批准入伍了,上级通知临泽片各公社新兵统一在临泽汽车站集中,20日我们原川青公社共49人,穿着整整齐齐的黄军装,肩上背着被包,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在一片嘹亮的军歌声中,从后街到汽车站,大街小巷都站满了欢送的人群,有敲锣打鼓的放鞭炮的,有踩高跷的舞龙的,有玩狮子跳小节目的。欢送的人们手挥着小红旗,嘴里不停地喊着:“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街前巷尾都贴满了欢送标语。有的人家把店前卖的水奉献出来,让我们喝,还有的店主把出售的茶鸡蛋硬塞到我们手中,那场面至今没有从我脑海中消失。他们真是视解放军为亲人,同时我也暗下决心一定当个好兵,报效祖国。
随着一声汽笛,汽车徐徐地离开了临泽繁华的小镇。再见了,我心中向往的小镇,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是您这块肥沃的黑土把我养育成人,是您给我儿时带来许多欢乐,让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从这条街走向了军队这所大学校,让我们永远记住临泽这座古老的集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