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6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周老汉今年75岁,家门口有一块大菜地,种着青菜、茼蒿、菠菜、萝卜、莴苣、辣椒、韭菜、冬瓜、瓠子、黄瓜、豇豆、茄子等,菜圃四季常青,自家吃的蔬菜绰绰有余,不时还到集镇上去卖。从25岁时他就住在这里,50年来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总是到离菜地200多米的小河边挑水,浇菜。随着岁月的更替,他挑的两只桶已经换了好几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挑的两只桶里的水的水位渐渐下降,到了75岁,一只桶只能装下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水了,但走起路来仍然稳健,且不停地有节奏地打着号子。
一天,夕阳西下,菜地里染着一层金黄色,周老汉兴致勃勃地从河边挑起两小半桶水,走起路来仍然轻松、给力,伴随着几十年来自编的号子声,慢步前行,快到菜地时,他感到前桶有份量,后桶变轻了,停下一看,后桶桶底已经脱掉留在半路上了。
脱,读tuō(托),有脱落、取下、除去、脱离、漏掉等意思。吴语读tè(特)。在江淮方言中,脱,大多从普通话音,但仍有一些地方读吴音。周老汉的水桶底脱掉了的“脱”,就是按吴语发音的。
扬州某单位负责人带着一批人马到青岛招商引资。经过几天的考察、会谈,有几个大项目终于达成协议。签订协议后,免不了要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一番。签约后,双赢,双方都高兴,宴会气氛更加热烈。扬州某单位负责人端起满满一大杯的酒对着青岛某单位的负责人说:为我们的愉快合作干脱(tè);青岛方负责人也高高举起酒杯:干脱(tuō)。双方对“脱”的读音虽然不同,但也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在江淮方言中,“脱”读吴语的发音存不少。
小健12岁了,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从1岁起每顿饭爷爷、奶奶总让他吃得饱了又饱,以致成了学校中有名的小胖墩。每顿必吃得饱了又饱,成了他的饮食习惯。有时吃着吃着,屁脱脱的,还在吃。爷爷、奶奶见此情状,改劝食为合理配食,小健的体重下降了,但壮实了。
小健喜读书,作文不错,常常有新意、新句,但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一篇文章总要脱掉几个字。生活中也是如此,爷爷刚给他买了一部手机,第二天就不见了。原来口袋脱绽了,手机脱掉了。
镇江、扬州、泰州等地都保留“脱”的吴语读音。
脱,可用作动词谓语,如:口袋有个洞,钢笔脱掉了。脱,江淮方言读tè。脱,可作补语,如:吃脱,喝脱,跑脱,逃脱,漏脱,送脱等,江淮方言都读tè。遇到以上的词语时,有的电视台的电视屏幕上“脱”均写成“掉”了。
江淮一带有时候对“脱”也读普通话音tuō。如初秋时节,小宏放学时淋雨了,里里外外衣服全淋湿了,奶奶赶忙将他的潮衣服脱下来,换成干净的,这里的“脱”就读普通话音了。而在苏州一带,做动词谓语以及做补语时,“脱”均读t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