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9 00:00:00 作者:尤泽勇 来源:今日高邮
环城跑上午九时多散场,居然下午在“高邮跑吧”网就看到跑友新帖,标题赫然是“仰视高邮人”,一惊,忙打开细看。作者“乘风阿榭”,是扬州跑友,正是她坚持跑步106天风雨无阻,让人佩服;更厉害的是将当天状况及感想,像写章回小说一般每天贴上网。她来邮参加了环城跑,跑了十多公里,路上我与她并行过一阵。
阿榭文章开头很坦诚,说对高邮人印象,很长时间里“似乎幻化成那诱人的红太阳双黄蛋而已”,其他则“几乎都是空白一片”。参加环城跑之后,“如今想来,曾经的那么点看法简直肤浅得无处遁形了”。
她仰慕高邮长跑人,有年过半百、坚持跑步30年如一日的老哥,有把美丽身姿映在多个城市马拉松赛道上的美女,一个个清瘦有型,摇曳生姿;她仰慕高邮单车人,每年环骑高邮湖,潇洒起来可以骑过川藏线到达布达拉宫,美女车友风吹日晒还是白皙温婉;她仰慕高邮的志愿者,“默默地忙前忙后,为伊做嫁衣。有道是戏待开场人方退,曲终人散更忙时。”阿榭单辟一节,用亲身经历表达内心感受——“高邮警察最可爱”! “大量的警察出动维持车辆行人秩序,奉公恪守的警察帅哥一直在烈阳高照下汗流浃背,看不到皱眉,听不到加班加点还要忍受干渴的牢骚埋怨……”文末标注:“完文时距上午环城跑5小时/原生态心情文字以献我敬仰的高邮人”。
读到“仰视”,总有点惴惴不安,不完全是谦虚,而是底气不足。然而还是抑制不住开心和自豪,作为高邮人,谁不乐意家乡被人高看?
伴随环湖赛、环城跑的成功举办,许多外地朋友进一步了解高邮,开始对高邮高看一眼。
环湖赛遇米雷台风,全程风雨交加,在终点给每位选手送上姜茶,安排到浴室洗澡。不少车友多次提及这一杯姜茶一把澡,说:“任何赛事从未有过,足以显示高邮人的淳朴与善良!”南京资深车友“我是传奇”在网上发言:“去过许多城市参加比赛,高邮是最好的!”赛后将车友在“邮城户外联盟”网上贴的文章编成“环湖赛特刊”,相片刻录成光盘,随完赛水晶纪念牌快递送到车友手上。既意外又感动的车友说“没有一个赛事会让选手拿到自己的文集”。扬州参赛车友68人,特意放车专程取回奖牌和特刊,并在扬州京华城广场举行热烈而庄重的颁奖活动,有80多人出席,在网上热传。这一消息让我心头一热:扬州人看重环湖赛,看得起高邮人!与阿榭的感受一样,许多外地车友最好的评价也是送给“警察叔叔”:“不光高邮境内,连同天长、金湖、宝应等地,跨省联动,镇区、路口都有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在雨里一连站上几个小时。”——这就是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大学同学老戴在省级机关,从我博客看到高邮民间活动很活跃,很有趣,“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同时好奇“其他县市是否也有类似的活动组织,至少没有看到类似报道”,特发来邮件询问。探亲回家,谈起环湖赛、环城跑、横渡高邮湖,还有摄影、文学……一串串的,眉飞色舞,引得上海人惊讶加羡慕,想不到小城人幸福指数比上海人还高,他们虽然在大上海,但整天上班下班,时间全耗在路上了。
八月下旬的周日冬泳协会举办横渡高邮湖活动,三省一市420多名运动员参加,380多名游完5公里全程。九月上旬的周日跑步协会组织了27人从运河东堤跑步到界首25公里,33人从西堤徒步到马棚15公里,凉风习习,绿荫如盖,“我活动,我健康,我快乐”成为参加者的共识。有人构思:若有航拍,运河两岸会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有人点题说会是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是啊,张择端传世珍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12世纪北宋汴京繁荣昌盛的景况,今天“清明上河图”活动岂不是21世纪小康高邮、幸福高邮的生动写照?
中秋节期间6位高邮车友参加“马自骑”,即自行车马拉松赛,这是国内自行车顶级赛事,要求24小时内骑完421.95公里(黄山—上海),极具挑战性,全国才270多人报名参赛。20位跑友已经集体报名参加12月4日上海马拉松赛。此前只有少数人涉猎的全程马拉松,已被越来越多的跑友所青睐,这几年从扬州半程起步,目光却都投向全马赛道。高邮参加马自骑和全程马拉松的人数之多、增长之快,在县级市里均在前列,这也是让外人“仰视”高邮人之所在。
有人会说不就是玩吗?不错,是玩,但玩有不同的玩法,有的玩让身心健康、人际和谐,有的玩是文化,有的玩让人高看。高邮的玩法让外人仰慕。他们仰慕高邮政府开明亲民,重视全民健身,将健康作为幸福指数;仰慕高邮人活动多,健康地享受小康;仰慕高邮民间组织活跃,有政府和部门作靠山,有“警察叔叔”的支持……
当然高邮人自己知道自己:刚开始,远不够。一个细节可以感动人,让人“仰视”,一个细节也会被人讥笑甚至鄙视。高邮不大,但有历史,有文化,这是城市的内涵,是我们的底气;全市又在创文明城做文明人,应该自信能站在先贤的肩膀上,攀上精神高地;加上亿元、十亿元的大项目越来越多,市民腰包鼓起来,总有一天,“仰视高邮人”,在别人看来会是实至名归,而自己则不必再惴惴不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