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30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国人与犹太人有一个相似的针对少儿开展的习俗,那就是国人的抓周、犹太人的舔蜜。
我国从南北朝起(一说更早些时候),民间就有抓周的习俗。小孩出生一周岁时,也即小孩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日,父母会为小孩举行一个诞生礼。午饭前,父母在一块席上或一张台子上放上书、文具、印章、册简、钱币、刀枪、食品之类,如果是女孩还得加上一些女红器具,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让小孩自己去抓,如果是抓住了一本书,那预示日后该小孩一定满腹经纶,如果是抓住一块钱币,那预示日后一定财源滚滚,如果是抓住印章册简,那该小孩的未来更是了得,以此来预测小孩的志向和前程。所以,抓周又称试周。据说,钱钟书抓周时抓住了一本书,于是,他的父亲就为他取名“钟书”,果然,钱公一生钟情于书,终成一代大学问家。传说而已,没有考证。
犹太人的父母在小孩出生后,会在《圣经》或者一般的书上滴上几滴蜂蜜,让小孩舔,以引导小孩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
比较抓周与舔蜜这两个习俗,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方面。从出发点看是相同的,表明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希望小孩成龙成凤。从表达的手段来看是不同的,抓周是让小孩随意抓,一个周岁的小孩显然是没有明确的意识的,抓什么不抓什么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以此判断小孩成人后的智愚贤不肖是十分不可靠的。而舔蜜迎合了小孩的喜好,凡小孩都喜甜厌苦。从家长的愿望上看,两者也极不相同,国人是多方面的,而犹太人是定向的,就是希望小孩爱读书,爱学习。
犹太人在教育小孩的问题上真的有办法,他们让小孩舔蜜后,还有跟进措施。几乎每个犹太人的母亲都会向小孩提出同一个问题:如果家里突然着火,你会从屋里抢救什么?如果小孩回答:抢救金银财宝。母亲会严肃地告诉小孩:你要抢救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书,书里有智慧有知识,金银财宝总有花完的一天,只有智慧和知识可以创造源源不断的金银财宝。这与我国传统教育所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倒是相同的。
没有一个人的前途是靠抓周抓出来的,但一个人的习惯却是培养出来的。
犹太人从让小孩舔蜜到向小孩讲故事,都是在向小孩灌输一个道理:学习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正是这样的启蒙教育和代代相传的优良习俗,让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人群,让以色列成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有资料显示,以色列这个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每年人均读书六十四本,犹太人年人均读书高达六十八本,远高于日本的年人均读书四十本和韩国的年人均读书十一本,更是我国年人均读书四点五本的十四倍。犹太人好读书是出了名的,有人戏言凡在旅行途中手不释卷者大都是犹太人,犹太人的乞丐也会手捧一本自己心爱的书。难怪他们里面出现了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这样的科学家和思想家,难怪这个地域和人口小国培养出八个诺贝尔奖得主。
崇尚读书学习的习惯与美德给了以色列以丰厚的回报。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不够吃,还要以石油换食品,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他们凭着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是好读书的必然结果,也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有力佐证。
比较年人均读书量,让我们不可思议,我们这样一个崇文尚教的国家其年人均读书量怎么会是以色列年人均读书量的十四分之一呢?这个数字可能不十分精准,但也不会讹错到哪去。先请算算你自己,一年内完整地读了几本书。再请看看你的家人、你的左右,有多少人在读书,有多少人在学习。有的人整天忙,没有时间读书;有的人整天玩,没有兴趣读书。有的人认为自己读了很多书,也没有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回报,不愿再读;有的人认为自己从来不读书,也没有比别人少了什么,懒得去读。有的人认为网上资料多的是,一点就是,不需要读书;有的人认为,书太贵工资太低,读不起书。这样一来,除了学生还有多少人读书呢。
读书,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究竟有多大作用呢?温家宝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爱不爱读书是习惯使然,而良好的习惯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犹太人用舔蜜、用故事引导教育小孩好读书、爱读书,终于养成了代代相传、世世相袭的学习风气,并以此带动了创业之风、创新之风,崛起了一个自强自立的民族。
话题是不是扯远了。我以为,比较起抓周,舔蜜要睿智得多,因为舔蜜是引导和培养,抓周仅仅是游戏,如此之游戏对小孩的成长成才是毫无意义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