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5 00:00:00 作者:张纯玉 来源:今日高邮
——读《唯有诗书》有感
临泽,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是个很神圣的地方,对于没见过大城市的农村孩子,上临泽就是上街,在当时那个贫寒的年代是个很奢侈的事情。这个古老的集镇离我老家十五里地,不远也不算近,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去一趟不那么容易。因此,大人们总以“上街”作为一种激励,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留下了许多美好。过惯了平淡的生活,只要是街上传来的消息,便是家乡人的精神食粮,许多事情过往成烟,但一些美好的东西始终留在记忆里。年轻的时候就听说临泽镇上有一位老中医,他医术精湛,医道厚人,家乡人遇到疑难杂症总是去找他,他不仅会看病,还有一手好字,谁家门楣贴上他的春联便是一种荣耀,三年前,这位名叫张德勤的老先生去世了,后人为了怀念他,将他生前的诗书集结成册,以此纪念。有幸得到这本《唯有诗书》,心中颇有感慨,我虽然对诗词书画不是很懂,但通读这本书,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使我从另一个角度领悟了这位老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
自古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植根于诗歌这片沃土,在岁月的传承中,它以博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人的灵魂,对于一个医者来说,虽然没有职业上的必然联系,但诗歌的精神陶冶,带给医生内心世界充实是毋庸置疑的。张老先生虽没有震惊于世的经典之作,但他的作品里始终流露着一个医者至善至美的高尚情怀。正如他在《咏白菊花》中写道:“我家庭院墙边菊,尤傲严寒独自开,素雅端庄无媚色,清香纯正有芳怀,心无香苑争妩媚,意在秋园显俊才,更待秋霜银月里,娇如玉女立瑶台。”菊品亦人品,可见老先生当时声名遐迩、口碑相传的魅力就不难诠释了。老先生一生体弱多病,可他的诗、他的字却风骨依然,挺拔矫健。他期盼健康,呵护健康,发自内心呼唤这个世界强健和康乐。在他的作品里,有忧国忧民的心声,有励志儿女的情怀,有唱和诗友的真诚,一路洒下的诗书灵气,在我的心头隆起一座无形的丰碑。
张老先生已去,他的诗、他的人品留给了后人。留一份淡定于世,留一片高洁示人,留一路诗香仙逸,张老先生,你一生无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