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舌头上的家乡

2011-08-19 00:00:00    作者:邵鑫    来源:今日高邮

我是个爱吃之人,走到哪里都会先尝尝那儿的美食,过过馋瘾。时间长了,便能从不同的食物里,略微感觉出每个城市独特的味道。或许,并不是美食体现出各个地方的特点,而是地域赋予了那些食物自己的韵味。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这样对家乡的美食念念不忘。一想起,便牵扯出内心最为柔软的情感。那样的美味,在我心底,是其他美食无可比拟的。

回家,一样一样尝了那久违的美食,美好的感受在味蕾上跳跃,无数遍地在舌头上描绘出我日思夜想的家乡的模样。

双黄鸭蛋

一想起家乡的美食,头脑里首先蹦出的便是双黄鸭蛋。很荣幸能够成为汪曾祺老先生的同乡,也看过他的很多描写家乡的小说和散文,觉得写得真是好,尤其是他笔下的那些故乡的美食,读来觉得亲切与温馨。他已将食物写到极致,让我羞于下笔。不过,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是同种事物,所蕴含的情愫却是不同的。这样想来,便也释然。

写着写着,不觉舌尖涌出鸭蛋的滋味来。你可别小看了,我们那儿鸭蛋自与别处不同,鸭蛋是双黄的,特别神奇。别不服气,尝尝便知道了。我们家乡一般都吃腌制后的鸭蛋,很少有做成炒菜的,不过上次偶然吃过一回炒鸭蛋黄粉,金灿灿的一盘,味道十分鲜美。鸭蛋要腌制二十天左右,拿出来煮熟,敲开头部中空的地方,用筷子挑着吃。吃时要注意,因为一不留神筷子会戳出油来,蛋黄是红的,油汪汪的,那样的鸭蛋最好吃,吃在嘴里粉粉的,绵软香甜,十分可口。

双黄鸭蛋,属我们高邮的最有名气。汪曾祺也曾风趣地说,高邮的双黄鸭蛋排第一,然后才到我。可见双黄鸭蛋的名声之大。五湖四海,各大城市,都有得卖。不过,在别的地方吃的鸭蛋,很多都不正宗,不仅个头小,连蛋黄都是淡淡的颜色,吃起来全然不是那个味道。就算有些好的,但无论怎么吃,还是觉得疙疙瘩瘩的不畅快,也许是缺了家乡的味儿。心里会一边懊恼着,一边回味着家乡的鸭蛋。

双黄鸭蛋,还是回家再吃吧。在家乡吃,什么味儿都是好的。

阳春面

我喜爱面食,尤其是面条。哧溜哧溜很快吸进肚里,觉得有几分爽气。可是,外面的店铺做得好吃的面,不多。家乡的阳春面,百吃不厌。在多个地方吃过面条,不是太油腻,就是太干涩,吃完之后,就忘了味道。然而家乡的阳春面,味道早已入了心。

我们家乡的人,习惯早上起来去吃一碗面。家乡有很多这样的小店铺,每家生意都非常红火。早上骑车上学,一路的香气扑鼻。胃早已按捺不住了,便在经常吃的那家停下。不需我开口,老板便从雾气腾腾的锅灶旁抬起头,笑容满面,说,来了?还是照旧吧。口吻熟悉得像是一家人。心中一暖,应了一声,坐了下来。店里人很多,吃得热火朝天,一边吸溜着碗里的面,一边交换着听来的八卦新闻,倒是一片暖意融融的景象。面条很快送过来了,细细长长的龙须面,精细地盘在碗里,上面盖着一只金黄的荷包蛋。挑起一筷子面,放进嘴里,各种滋味齐齐涌来,直透进心里,爽口极了。阳春面的味道尽出在调料里。老板手脚麻利,迅速地调好,快得让人看不清楚,只觉得一眨眼,就已经弄好了。奇怪的是,这面里头用的什么调料,到底应该怎么调,放多少,家乡人从不透露。问他们,只神秘一笑作为回答,似乎这是独门秘方,不轻易外传的。因此,其他就算是邻近县市的一些地方,百般也做不出这等鲜美的味道。面条极便宜,两块钱管你吃饱。这样实惠的阳春面,别处已经不多见了。

好味道,正是因为稀少,才越发感觉难以忘怀。一并记住的还有那些温馨的画面,雕刻在时光里。在异地他乡,若是能闻到那股香味,忆起熟悉的味道,胸口酸涩温暖,眼角便悄悄湿了。

煮干丝

煮干丝其实算不上多有名气的小吃,想起它,只是因为想起了家,想起爷爷做的各式的菜肴。爷爷烧菜很好吃,我觉得甚至比那些酒店做的更美味,也许这其中或多或少掺杂了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但每每想起,还是会流口水的。爷爷的拿手菜是汪豆腐和煮干丝,尤其煮干丝,那真是一绝。

我看过爷爷做这道菜,却怎么也学不会,做不出那独特的味道来。首先我就不能将百叶切到那么细。爷爷用刀如飞,只一会儿,宽宽的百叶便成为一堆细丝。然后,将百叶丝下锅用开水焯一下,装进盘里。这时,爷爷一边把百叶丝抟成厚实的宝塔状,一边就着手边的工具调制作料。酱油、少许盐、一点白糖、鸡精、葱姜,拌好,一边搅拌一边顺着干丝淋下去,直到调料深深浸到百叶丝里。最后,会在宝塔尖上置几颗虾米,就大功告成了。尝一口,味蕾上先是干丝清爽的气息,然后调料的鲜香细致就一点一点在舌头上蔓延开来,让人忍不住吃了还想吃。有时候,爷爷会将干丝跟五香花生拌在一起,吃在嘴里,干丝的绵软与花生的香脆相得益彰,回味无穷。

记得这道美食,爷爷常在过年过节我回家的时候做来吃。许是里面有爷爷对我的关心,我吃着吃着会吃出思念的味道来,更觉好吃。煮干丝看似容易,实则很难。这道菜做工要求十分精细,哪一步出了小差错,便不是那种味儿了。而且做的时候只能一点一点的做,若是大盆菜的做法,怕是太粗糙,根本入不了口。煮干丝,实在是很耗精力的啊。想想爷爷每次慢慢在厨房里做着,然后端来笑着看我狼吞虎咽,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泪意顿生,思念顿生。

想念的哪里只是煮干丝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