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固执的父母

2011-08-17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初夏一个星期六上午,我回老家看望父母。一进院子,就看到钢丝绳上晾着刚洗好的六件棉衣。

我指着衣服问父亲,“是二姐洗的?”

父亲笑着说,“你二姐这两天忙煞了,好几亩田的棉花钵子,就他们两个人打,她哪块有空洗啊。”

那到底是谁洗的呢,我感到奇怪,“是三姐来过了?”

父亲还是笑眯眯地回答,“你三姐前些时才来过,这两天正忙着下石灰,现在生意不好做啊。”

三姐是做石灰生意的,住在兴化城里,距我家很近,常于生意消闲时,回家帮妈妈做些事情。

站在一旁的妈插话说,“是我们洗的。”

我愣住了。

父亲若无其事地告诉我,你妈在家里洗,我到河边上汰,不曾费什么事。

我却有点急了,嗓门明显提高地对父亲说,妈今年八十九了,你也已经八十七了,当自己是小孩,是年轻人,这棉衣是你们这把年纪的人能洗的吗,万一滑到河里怎么办。

父亲根本不当回事,说,你烦什戏(什么)啊,码头是水泥的,那么宽,哪块会滑下去啊。

汰衣服要到河边干什么,用自来水不是一样吗,真是没事找事。我没声好气地对爸说。

在家里碍手碍脚的,到河里撒得开,在石板上一交交地搓,在河里一交交地拖,汰得干净些。爸还真有说法。

我没有更多的理由说服父母,也说服不了二老,他们想做的以及不想做的事,怎么说也没用。

近几年我与弟弟回家过年,话题之一,就是父母的岁数一天大于一天,精力也一天不如一天,而且母亲的身体时好时坏,家务基本上都是父亲一人承担,父亲还种了一块菜地,说是锻练身体,总归要消耗体力。看上去,父亲的身子骨硬朗,毕竟岁数不饶人,天长日久,也会被拖垮的。所以,我与弟合计,想在村上找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女,定期为父母做些家务,比如三两天洗一次衣服,一星期保洁一次,雨雪天帮着烧烧饭。本村人知根知底,父母在村上人缘又好,人家不会不尽心的。

事先我们也征求了姐夫姐姐们的意见,他们认为不错。我满以为这个方案也一定会得到父母的支持。

哪知道,我才说出口,就遭到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批评。母亲说,你们咒我们死啊,我们好好的,要人家帮什戏,多一个人多张嘴,多一句话,多一笔开销。我们又不拿老保,一年看病倒用去几千,你们哪块来这些钱。不是还有你二姐帮忙吗?

二姐嫁在本村本组,平时没少帮父母做事,给点报酬,姐又不肯要,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我们真过意不去。

我说,妈,二姐家里有那么多田,再说二姐也六十多岁了,让姐帮你们做这做那,姐的身体也吃不消啊。

我还对妈说,你们二老身体健康,我们在外工作就放心安心,花在路上的冤枉钱也会少些。

弟弟也向爸妈说明同样的道理,但妈怎么也听不进去。

烦什戏啊,反正,我不要旁人帮忙。说着说着,妈提着香篮子到庙里烧香去了。爸有点动摇,但爸向来在这些重大问题上,都是听妈的。

每年除夕回家,我们都劝妈妈找一个人帮忙,最终都以我们的妥协告结。

妈妈为什么始终不同意找个钟点工,我以为不是妈所说的人多嘴杂,妈是怕增加我们的负担。

我每次回家给他们生活费的时候,妈总是推三阻四的,流露出不过意的情绪。有时,还在我面前埋怨爸手脚大,打麻将,“小的(小孩)就拿点工资,又要给我们吃饭,又要给我们看病,又要应付门面,块块要钱,钱从哪块来?”

其实,爸妈没有多少开销,妈妈吃花斋(吃斋的一种,一般在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和月底三天吃斋),爸偶尔与几位老人打打麻将,出入很小。再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为子女者,赡养父母,乃天职,父母还会过意不去?

但妈转不过弯,抱死理,“我们能吃能跑,要人家来做戏。”直到现在,爸妈在老家的生活还是自理。

我一想起爸妈洗衣的一幕,想象他们在风里雨里踯躅的情形,我的心里就紧张,唯恐万一。如果有一个人在他们身边,该多好啊。这可以说是我的一块心病,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