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2 00:00:00 作者:张文华 来源:今日高邮
出了梅,气温“噌噌”地往上涨。
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种黏湿而混浊的霉味,像爬山虎的脚,覆盖了每处走过的地方。
是晒伏的时候了。
小时候晒伏,对于看的人,是一种好奇;对于晒的人,那绝对是一种自豪。
院子里早就拉了几根结实的绳子。被子一床床的搬了出来,洋布的,大红底子上印着翠叶牡丹花,在明亮亮的太阳下晃得人眼睛发花——那是一般人家姑娘出门时必备的嫁妆。常见的是青的、蓝的手染的布做的被子,被里子并不平滑,靠在身上有一种糙糙的感觉——这仍然是一种富裕人家的生活,因为有东西可晒。
每年晒伏的时候,这些人家的门是敞开着的,好让邻居在串门或从门口路过的时候,能在经意不经意的一瞥中将自己的富足一览无余。
主人满脸的汗,对看的人说:“一大早就起来了,忙到现在早饭都来不及吃!”明着是抱怨,暗里是炫耀。
听的人一脸的艳羡。
那家的小孩子,会在晾了许多衣物间的绳子下穿梭,玩捉迷藏,即使满身的汗全部蹭到了衣物上会换来大人们的一个巴掌,仍然乐此不疲。
还有轻易看不到的压在箱底的宝:淡蓝的湖绸长裙,厚实的灯芯绒料子,红底白花的中常小棉袄……每一件衣裳里,都藏着主人或多或少的记忆,只有在晒伏的时候才打开来,慢慢地咀嚼与品味。
二姐的婆婆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女儿,出门时的陪嫁自然少不了。但每一年晒伏,她都是把门关得铁桶似的。二姐进了门,第一年晒伏就晒了三天。等到小姨侄出生,二姐随手就从箱子里拿了两块灯芯绒料子,预备给他做两套小衣裳,谁知那料子根本不用剪刀来裁,二姐只把两手轻轻一扯,料子就裂开了——四十年的光阴,足以让当年那一个面若桃花、风情万种的年轻的脸上遍布沧桑,更何况那一层单薄的布料!
及至我成年、成家,每年也会晒伏。
在毒辣辣的太阳底下一趟趟地奔忙,汗流浃背。结婚的被子还是新的,每一次晒的时候就想起当年邻居们围着装新的车,小声议论着嫁妆的丰厚多寡,家底的殷实与否。
还有久已不穿却未舍得丢掉的衣物、鞋帽,一年一年积攒下来的各式各样的杂物……
每晒一次伏,就累脱一层皮。
想想人的一生亦不过如此,一路走来,所背负的重担,所经历的烦恼,所承受的苦痛,都在记忆里沉淀,还有金钱,地位,名誉……哪一样又是自己能轻易舍得放下的?
要得太多,所以背负得就很重。
人生如晒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