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8 00:00:00 作者:张纯玉 来源:今日高邮
每天清晨人们还在熟睡中,我们村就大街小巷叫卖声、吆喝声四起,非常热闹,不是集镇胜似集镇。都是些做生意的人,有提着菜篮子卖鱼虾、烧饼油条的;有挑着担子卖豆腐百叶的;有卖小杂货香烟的;还有一位就是我们村男女老少再熟悉不过的大老徐了。他吆喝出来的声音与众不同,声调拉得长长的,“卖小——白——菜——来——了……”老远一听就知是大老徐的嗓子。
大老徐是临泽街上的人。长得貌不惊人,个头高高的,浑身粗粗的,四方脸,一脸的憨厚相,看上去就是个能吃苦的人。从他外表看给人的感觉是个粗人,可从他用的竹网篮,装得满满的一担小白菜又能看出来他是个细心的人。他每次把出售的小白菜根部洗得干干净净的,将大半黄小半青的叶子摘掉,分成若干把(五指宽),每把用两根稻草把小白菜颠倒颠地扎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竹网篮里。听说街上的男人都这样会做事,比女人心更细。我们村的人都喜欢买他的小白菜,干净,整齐,鲜嫩,实打实不掺假,价钱便宜,五分钱一把,一口价不还。
有一回庄上有一个顽童,站在自家的门口喊了几声:“大老徐,大老徐!”他搁下肩上的担子,一点不生气地说:“是你妈妈教你喊我大老徐的吗,我比你爸爸妈妈岁数还要大呢,想得出来的,你这个小鬼叫我‘大老徐’,真调皮。”与顽童做了个鬼脸,笑嘻嘻地又吆喝卖菜去了。
凭心而论,大老徐卖的小白菜确实不贵,大伙们都能接受,一毛钱买两把,真是卖的工夫钱,据他本人讲,每年到小白菜、小萝卜上市的季节,他每日天才蒙蒙亮,就一人挑六十斤重的东西,赤着光脚丫子,穿行在乡村的小路上,步行十五华里路(单程),途中不休息,扁担只有在肩上轮番换,一口气到达目的地。
有一年农忙季节天下着小雨,乡间都是泥泞路,他为了赶早市,不耽误大家下地劳动,把菜及时送到各家各户。当快到我们村口上一座木桥时,不小心脚下一滑,连人带菜一起掉入河中,幸运的是河水不深,才免于不幸。事后大家才知道他不会游泳,都为他这个贴心人捏了一把汗。
我们村的人最放心吃大老徐卖的菜,纯天然无公害,服务态度又好,每日送上门。由于大伙们与他混熟了,哪家需要什么紧俏的商品,都托他从临泽街上捎,他是二话不讲,有求必应。有一回村里有一个姓史的老太太胃病复发,医生给她开了几副中药,需要到临泽街上去配,大老徐知道了,主动承担捎药的任务。第二天,他因太忙把配药的事给忘了,当行走到一半路程时(川青五里桥),他才想起给别人的药没买,将一担小白菜寄存在路边一个熟人家里,又返回到临泽街上,走了几家药店才配齐,他的举动真让人感动。
我们村里的人只要有一天看不到大老徐,个个都在叨念着他,不放心,为他担惊受怕,毕竟他年龄已不老小的了。每日要往返三十华里路,做生意的人确实不易。
最近,我陪高邮报一名记者到我老家董潭村去采访一位参加革命斗争的老前辈。结束后,大家在闲谈中,又提到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靠肩挑穿行在我们村大街小巷卖菜的大老徐,尽管已过去几十年了,人们被他当时那种风里来雨里去的吃苦精神、便民行为、助人为乐、不图回报所感动。听说他后来的生活很幸福,在临泽街上砌了几处房子,子孙满堂。有苦才有甜啊!不幸的是,他于去年夏天离开了人世,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这个好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