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闹饭”风俗成往事

2011-08-07 00:00:00    作者: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我们这一带有“闹饭”风俗。婚丧嫁娶,生日满月,凡是做大事的人家,时不时就会上演“闹饭”喜剧。尤其是有喜欢热闹、热情好客的主家,又遇上喜欢热闹的客人,一桩事情下来,不知要闹过几折呢!

 “闹饭”的时候,主客之间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闹得厉害时,左右四邻都来看热闹。

酒席开始,看似平静,喝酒吃菜,相互之间劝喝劝吃。有的点起香烟,嘴和鼻孔都忙开了,有的刚端起酒杯就是天南地北地胡侃……酒过三巡,客人开始用饭,正吃着,平静的场面却被意外的“一碗饭”打破了,大家知道有人开始“闹饭”了。食客中,有人心里蛮紧张的,生怕闹到自己头上。

谁在闹呢?尤其妇女最喜欢“乘人之危”。你别小看那些跑忙的妇女,个个都是“闹饭”的高手,特别是秀红媳妇,更是机敏过人,手脚轻快,扣碗很准。一次,我到一本家吃喜酒,她跟厨子打下手,忙过一阵,客人都开始用饭了,秀红来到席间,先跟阿根打招呼:“阿根,你还准备吃一碗。”阿根抹抹油嘴说:“饱了,饱了。”“饱了也不行,给你添饭算是给你天大个面子。”说着,她离开了。客人都幸灾乐祸地笑阿根,有人竟说:“阿根,你把裤带子松一下,别把肚子胀破了。”大家发出哄笑。场面热烈,喜气。秀红真的端来一碗饭,站到阿根面前,阿根早有提防,把碗藏到桌肚里。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阿根这边,秀红把一碗饭,稳稳地倒进老钱碗里。老钱是谁?要阿根松裤带子的那位呀!秀红听在心里,不闹他才怪呢。老钱涨红了脸说:“你黄瓜刨不过来刨瓠子!”秀红笑嘻嘻地说:“我本来就是刨瓠子!咯咯。”大家又都笑老钱了。

更多的时候,她是不跟什么人打招呼,打了也等于白打嘛!她常常静悄悄地从厨房装满一碗饭,背在身后,乘人不备,往某客人碗里一倒,那客人碗里本来就有饭,又加了一碗,饭就堆得小山似的,用乡亲们的话说,都阻到鼻子了。只要倒进碗里就得吃掉,这叫给面子。有饭量大的,正中下怀,但在表面上要装一下窘相,罢了,罢了,他端过红烧肉碗,将肉碗里红汤朝饭上一浇,筷子扒得弯弯的,饭粒子像输送机一样流进喉咙里,不消一会,又碗底朝天。大家欢笑,更有人赞叹其饭量的。饭量小点的,被闹上了,看看自己碗里的饭,觉得任务艰巨,难,也要吃,不吃,或吃不了,就是没面子。也要了一些红卤子(红汤),一筷子一筷子地挖,挖呀挖,还是那么多,邪门了,客人哪知道,倒进来的一碗饭,是用铲子一层层地压实了的,一碗简直抵得上两碗,甚至三碗。只得加快步伐吃饭,狼吞虎咽,腮帮子胀得鼓鼓的,吃相照样惹人发笑。“闹饭事件”频发时,酒席上的欢笑声也此起彼伏,主客之间都兴高采烈起来。真是喜气满堂。

但不知什么时候,酒席间,不再有人“闹饭”了,甚至也无饭可闹了,喝酒、吃菜就把肚皮撑饱了,跑忙的又把小笼包子端上来了,饭量大的再来一两只包子真的饱透了。再会闹的人,总不至于去“闹包子”吧。

“闹饭”风俗已成往事。说来说去都是饭桌上的酒菜越来越丰盛、客人的饭量又越来越小闹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