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九华断章

2011-07-29 00:00:00    作者:周游    来源:今日高邮

五溪

本想打的直达九华街的,因为晨读明代学者吕楠《甘泉祠记》,我改变了行程。车到五溪桥上,我便揭开九华之旅的序幕。

五溪桥横跨在九华河上。所谓九华河是由龙溪、缥溪、濂溪、舒溪、双溪等五条溪流汇成的。吕楠曾经评述此地形胜:“出山五谷,合为一流,妙当山央,宛若地肺。九华罗绽乎芙蓉,六泉旁涌乎金碧,于是南引群翠,北入大江。世传江南之山,莫秀于九华;而九华之胜,实衍于五溪。”桥上四望皆山,攒峰割日,采翠翔翥。溪流迤逦,远水穷处,爰有高山顶天,黛色欲滴,与丛林交青,和深溪合翠,递相亲媚,惊神沁目。大朵大朵的白云像棉花糖一样浮在瓦蓝的天穹。独鸟颉颃山河之间,如度屏风。俯瞰桥下,水荡影以粼粼,鱼浮空而戢戢。

看到这处直冠平生最爱的胜概之时,我竟拊掌大叫起来:吕楠没有大言欺人!

三潭

步而过筷子桥,行二百米,即抵舒溪三潭。所谓三潭,乃上雪潭、下雪潭、璎珞潭,统称舒姑潭。

据《宣城记》记载:“临城县(今青阳县)南四十里盖山,高百许丈,有舒姑泉。昔有舒氏女与其父析薪,此泉处坐,牵挽不动,乃还告家。比还,惟见清泉湛然。女母曰:‘吾女本好音乐。’乃弦歌,泉涌回流,有朱鲤一双。今作乐嬉戏,泉固涌出也。”清代文人周视舒姑为知音,经常携带家传的古琴“响雪”,徒步来此弹奏,并撰长歌,一唱三叹。周认为,舒姑化作清泉,其水清媚山川,其操洁如冰心,是月魄,是嫦娥,是洛神,是天仙。正因舒姑化作泉源活水,方使“三潭”相通,源远流长,泠泠作响,恰似悦耳的音乐。

而今身临其境,如近乐池。潭上古木森森,潭边芳草离离,潭水泓湛碧。沉鳞竞跃,或泳,或翔,或吹而沤,或施而涟,人近即藏,人走即聚。潭色浸肤,凄神寒肌。

听说,一月印水,静影沉璧,三潭皆明。诚如佛家偈语所言:“一切水印一月,一月印一切水。”

龙池

迷没腾地,我来到龙池瀑布前。

龙池瀑布位于赭云峰与插霄峰谷间,又称龙潭池。两峰之谷,高深莫测。千尺泉自东而来,九华溪由南滚滚而下,两水汇流,合力冲击谷壁谷底,形成五池、一潭、一穴,统称龙池。两溪从梯状谷口铿然泻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遭遇岩石,洄漩激注,鸣声乍咽乍舒,咽者幽然,舒者淙然,坠入龙池,然然。

我在观瀑亭滞留不过几分钟,衣衫皆润,身汗顿收,不知烦燠。

观瀑亭南有拴龙柱。一方石柱高耸正对龙池。传说,金乔觉入山有十条神龙护驾,其中一条妖龙作乱。山民怨声载道。金乔觉发现后挥鞭将妖龙打入龙潭,并且点石为柱,牢牢拴之。

放步盘山公路,我手搭凉棚,眺望赭云峰。此峰出类拔萃,光晕斑斓,色彩缤纷;西北悬岩有千尺泉源,俨如银蛇攀岩,悬薄云,蔚为壮观。

闵园

闵园是个典型的皖南村落。仅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山村散居着七十多位在此禅修的比丘尼,现有尼庵三十一个,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尼庵群。那么,这个村落为什么叫“闵园”呢?山民告诉我说:“唐代这里有一户姓闵的,产业丰盈,这方圆百里都是闵员外的。金乔觉初来九华山时向闵公借地,‘一袈裟地’的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闵公父子皈依佛门,闵氏没有后代,这里没有一户姓闵的人家。”尽管如此,村名至今犹袭其姓。

丛竹翳路,遍覆岗峦,无风而涛,号称竹海。

下车步行几百米,即有一座连一座的尼庵。庵似民居,比屋皆然。沿陂修竹古松荫映,无径不竹,无阴不松。远山色若翠羽,时出松杪。稍前,竹林绵密,路屈其中,如行甬道。鸟声迭和,漱泉枕石,与竹声乱,可听。自从寓居盂城,我便暌违竹影多年,而今耳聆其声,目览其色,鼻嗅其香,身亲其冷翠,意领其潇远,顾而乐之。

且行且止。安详在每一步中。

拜经台

振衣而上拜经台,观赏奇峰怪石——

足印石。传言,金乔觉曾站在这里诵经七七四十九天,留下了这双深深的足印。

观音石。观音曾来九华山听金乔觉念经。后来,听经的地方长出了一尊石像,颇似女相观音,面庞圆润,乳峰崇高,衣冠毕肖,襟带飘动。

佛鼓石。两石险立岗顶,前石硕圆如鼓,后石犹如鼓手,传为仙人为金乔觉诵经击鼓。

木鱼石。十王峰西群石交叠,顶架二石,酷似木鱼,传为金乔觉所敲木鱼。

蜡烛峰。南北两座圆柱形山峰耸立,状如蜡烛;巅有树丛,一树突兀,宛如烛芯,极似两支正在点燃的蜡烛。

猴子拜观音。蜡烛峰上有一奇石形似观音菩萨,下有一石犹如灵猴,故名。

大鹏听经石。大鹏飞来听经,禅定于此。

金龟朝北斗。金龟也来听经,感化成石。

……

这些拟人状物的峰石,生成于斯,与佛有缘,而且与金乔觉诵经联系在一起,简直妙不可言。加之,竹木与石竞丽错绮,令人奋不顾身,不辞跋涉之苦。

踞坐拜经台上,浮一大白,稍事野餐,我便继续投入人流,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探寻佛山的底蕴。

梦幻石谷

其实,山峰就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石头。没有生命的石头,因大自然的造化而生出奇形怪状,仿佛又有了生命。

我默默地漫步在“梦幻石谷”。周围灵石乖巧,藏锋敛锷,像人拟物,贾奇献异——

莲台峰西北麓石板道东侧有一浑圆如球的巨石,高达五米,宽约六米,有人称之浑圆石,亦有人叫天心石。我看,此石以“天眼石”命名更为贴切,因为这天然大睡佛额头上有天眼。

“天眼石”西侧百米山坡林地有一巨石,颇像大象,身段浑圆,且有大眼睛、长鼻子。传说,大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当年金乔觉在花台崇山峻岭中修行,普贤菩萨曾经到此看望过金乔觉。

大象石西边横卧一巨石,形似低垂马首,眼睛长有睫毛,遗憾的是,张开的嘴巴掉了颐颔。徘徊其下,目酣神醉,妙悟顿开。

莲台峰北面有仙菇石,两石高叠,上石扁圆似伞盖,下石俨然伞柄,远望颇似蘑菇。山民称之为仙菇石。我馋涎欲滴,但是可望而不可即,心诽其颠。

……

不过,这些灵石让我谦卑,令我懂得了沉默。沉默的灵石蕴藏着语言永远无法解说的神秘。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