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7 00:00:00 作者:许伟忠 来源:今日高邮
张邦基也许算不上历史名人,但是他却留下了一部称得上名著的著作《墨庄漫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如下介绍:
《墨庄漫录》十卷,宋张邦基撰。邦基,字子贤,高邮人。仕履未详。自称宣和癸卯在吴中见朱 所采太湖鼋山石,又称绍兴十八年见赵不弃除侍郎,则南北宋间人也。
《辞海》(第六版)亦有专门的词条:
墨庄漫录:笔记。南宋张邦基撰。邦基字子贤,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绍兴间(1131—1162)在世。十卷。内容多记士大夫故事,或评述诗文,记录方物。其中所载宋代户口和转运的数字,颇有史料价值。有《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钞本。
综合古今两部典籍记载可知,《墨庄漫录》是一部笔记体的著作,为张邦基所撰。张邦基字子贤,高邮人。对他的仕途履历《四库全书》用“仕履未详”四个字带过,而《辞海》干脆避而不谈。稍有歧义的是其生卒年份,《辞海》直接说是南宋,生活年代为1131-1162年即南宋绍兴年间,语气比较肯定。而《四库全书》则慎重得多,引证了张邦基本人作品中的材料佐证。《墨庄漫录》卷二载:
宣和癸卯,平江朱 采石太湖鼋山,得一石,长四丈有奇,广得其半,玲珑嵌空,窍冗千百,非雕刻所能成也,并郡宅后池光亭台上白公桧,世传白乐天手植也。……宸翰赐石名“神运昭功敷庆万年之峰”,时人莫不目击。余时初至吴中,亦获一观。
宋徽宗荒淫政事,醉心于奇花异石。朱 等一批佞臣曲意逢迎,不惜靡费钱财,搜求珍奇花石,用船队运送进京,即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花石纲”。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沸腾。方腊起义时,即以诛杀朱 为号召。《宋史》记载:“朱 (1075—1126),宋苏州(今属江苏)人。”张邦基自称目击朱 所采太湖鼋山石,可见北宋宣和年间他已经长成记事。《四库全书》引证另一材料说张邦基自称南宋“绍兴十八年见赵不弃除侍郎”,因而推论张邦基为“南北宋间人也”。 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张邦基本人的著作,比起《辞海》中“南宋”的说法显然要可信得多。同样在《墨庄漫录》卷二,张邦基自述:“建炎改元冬,予闲居扬州里庐,因阅《太平广记》。每遇予兄子章家夜集,谈记中异事,以供笑语。”也就是说,在1127年冬,张邦基已经闲居扬州,阅读并与其兄笑谈《太平广记》了。这亦可佐证《辞海》张邦基“绍兴间(1131—1162)在世”的说法有讹。
张邦基虽然“仕履不详”,然出身书香门第基本可以确认。他自言“仆性喜藏书,随所寓榜曰‘墨庄’,故题其首曰《墨庄漫录》”(卷一)。张邦基喜藏书,也喜读书。俗说“好脑筋不如一个烂笔头”,他有一个喜记笔记的良好习惯,“仆以闻见虑其忘也,书藏其箧”(卷一)。读书所得,日常所闻,都写下来,并且仔细地收藏好。日积月累,便有了《墨庄漫录》十卷。
《墨庄漫录》“多记杂事,亦颇及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其所记文坛掌故、名人轶事,颇具传奇色彩,有类小说家言。比如记述苏东坡任扬州知府,一夕梦游山林之间,忽见一猛虎扑来,正惊怖间,有一著紫袍黄冠者用衣袖遮挡东坡,并喝退猛虎。第二日,有一道士登门拜访,问:“昨夜不惊畏否?”东坡一眼识破说:“鼠子乃敢尔!本欲杖汝脊,吾岂不知子夜术耶?”令道士惶恐而退。(卷二)
占据《墨庄漫录》较多篇幅的是关于诗、文、词的点评及心得,特别是辨析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诸家诗,多有见地。卷二载,杜甫在蜀曾作《闷》诗云:“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宋蔡绦感到不可理解,说若使我居此青山白水、风景秀丽之处,“当卒以乐死,岂复更有闷乎?”(《西清诗话》)张邦基认为蔡绦对杜甫的思想和处境缺乏深入了解,杜甫“居西川,一饭未尝忘君,其忧在王室,而又生理不具,与死为邻,其闷甚矣。故对青山青山闷,对白水白水闷,平时可爱乐之物,皆寓之为闷也。”颇为深刻。黄庭坚有诗句“争名朝市鱼千里”,一般学者以为,“鱼千里”出自《齐民要术》所载范蠡在池中作九墩养鱼之事。张邦基认为《齐民要术》并未出现“千里”字样,没有轻易盲从。后读《关尹子》中的一段描述,“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不穷也”,方恍然大悟,“乃知前辈用事,如此该博,字皆有来处。”(卷三)李商隐《锦瑟》诗云:“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般诗评家仅从诗歌字面上理解,不得要领。张邦基独辟蹊径,从音律的视角分析:“《瑟谱》有适、怨、清、和四曲名。四句盖形容四曲耳。”(卷一)这些都显示出张邦基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四库全书》给予极高的评价,称许其“皆极典核”,为“宋人说部之可观者”。
《墨庄漫录》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仅《宋诗纪事》就引其文达三十八条。值得一说的是,张邦基对自己的同乡秦少游的生平和作品亦有记述和研究,卷三对少游与侍妾朝华错综复杂的关系记述尤为详实,从纳到遣、到再娶再遣,一波三折,描写具体而生动,为后世评论家反复引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