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7 00:00:00 作者:陈坚 来源:今日高邮
束鸿的名字,对很多高邮人来说不会陌生。他从1944年入党和参加工作,直到1988年离休的45年,工作基本上都在高、宝两县。解放战争期间,曾任临泽区委第二副书记,带小分队“三打临泽”。入城后曾任城区副书记,兼任县委所辖工委书记。上世纪50年代又先后任临泽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和县委副书记等职。1963年2月,由地委宣传部调至宝应任县委副书记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离休后常年居住在宝应。人到晚年总离不开一种信念,一种精神的劳动,他利用珍藏多年的日记等资源,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于去年10月出版了《往事回忆》一书。
听说束老出书了,我立马从朋友处借来一读。其中有个化险为夷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我的故乡周巷镇陈庄。
1946年10月间,国民党军25师黄伯韬一部占领了临泽。不久,驻扎在临泽、王营、界首的敌人和还乡团猖狂至极,出兵对我县区武装奔袭合击。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又得知驻扎在查甸、薛北庄一带的敌军将在拂晓前向北包围我区队,时任区委军事科长兼区队指导员的束鸿,听取了区队干部的意见,在与区委领导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作出连夜解散区队的决定,人员化装分散隐蔽,把枪枝弹药拆下零件,挖坑深埋存放。事后由乡支书为他找到本乡陈庄河西一单头舍子周永丰家隐蔽下来。一天下午敌军到这里搜查,盘问穿着沾有泥巴衣服的束鸿时,周的妻子张顺英急中生智、处变不惊和敌人对话:“他是我的弟弟,来帮我家砌屋做小工的。”束鸿在一旁用土捶墙,可真带劲,扮得活像姐弟俩,终于把敌人应付过去。由于陈庄的民众帮他化装隐蔽,昼伏夜出进行活动,得以坚持十多天。尔后,风声越来越紧,必须立即转移,又找到邻居任品贵木匠师傅,把束鸿扮成小木匠,背上木匠家伙,由任大妈护送到王营公路河南一农家住了一夜,次日由束鸿的姑母和二伯掩护化装奔丧,混夹在去筑工事的民夫中,过了船桥,经过敌军岗哨,闯过了道道险关,才到达临北安全地带,接着就在夏集区隐蔽坚持武装斗争。
对这段历史,束鸿早已忠实地向组织作了报告。高邮县委、扬州地委先后对此作过实事求是的结论。但“文革”期间,宝应造反派和周巷造反派又联合审查此事,他们捕风捉影,逼迫任品贵木匠师傅交待“莫须有”的问题,导致任师傅含冤投河自尽。人们每忆及此,悲叹不已。
束老写的《往事回忆》虽没有书号,只用于交流赠送,却非常吸引人。文字平易质朴,文如其人,讲实践党的方针政策所取得的成就,都很实在,毫不夸张;讲到问题时,总把自己摆进去,不遮“家丑”,无可讳言。读后,我写了两首七律和信,连同拙著《闲吟集》一本寄给束老,请他指教。我说,读《往事回忆》犹如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您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回顾了过去,回答了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我获益良多,并有感而作赠束老。
少时英武不辞难,饥食芦根夜宿船。
深扎农村星火烁,坚持原地斗争顽。
迂回对敌常居险,亏得班门护送先。
生死关头知义勇,潜龙出没弄潮还。
心连众庶如鱼水,情系老区刨苦寒。
从政继承勤与学,自强信守慎和廉。
慕君忆昔披肝胆,求实省身评论惭。
风雨征程书所感,后人借鉴诵真传。
束老很注意交友,不过几天就给我寄来一本《往事回忆》和密密麻麻两张半纸的复信。他坦言:“我俩以往尽管似曾相识有过接触,由于不是在一道工作,相互间缺乏更多的了解,通过此次以诗会友的联系,对你才有进一步的了解,真有相见恨晚之感。”束老为人谦谦,说我写给他的信和诗,有一些“溢美之词”,使他“心感不安”,他认为在血与火的教训中,使他悟出了一切要相信和依靠群众,时时刻刻都不脱离群众,作为永志不忘的真理。尤其对当年曾掩护过他并早已去世的群众,表示无限的哀思和深切的悼念。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