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搓草绳

2011-06-01 00:00:00    作者:张纯玉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出生地——原川青公社董潭村风景非常秀丽迷人,整个村子被一条弯弯曲曲的大河所环绕,一望无际的芦柴荡将村子每个角落抱得严严实实。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几场贵如油的春雨一下,埋在地下的芦苇拨开周围的泥土,崭露出头角,与我们一道享受着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美景。

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老家那一带的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靠芦荡里的芦柴草谋生计,求生存。在“大锅饭”年代每逢秋冬季节来临,人们充满丰收的喜悦。撑着木船,将荡滩上的芦柴草割回来,按高低弯直分成几等:一等材是精选的料材,经过加工包装,通过开草行的人卖给从外地来的商贩,这些商贩运回当地再转手卖给起房造屋的人家作旺箔、隔墙、临时搭建工棚用;二等材是把它用草绳编织成草箔子卖给县里设在我们村里的草站上,草站再运往各地卖给相关部门作辅助材料用(如晾晒棉花、红薯干、萝卜干、鱼虾、养蚕作铺垫、作鸭舍、鸡舍、鹅舍)……因它价廉物美,用途比较广泛。

在当时,我们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台至两台编织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小到手中搀,大到八十三的人)都会搓绳编草箔子。

要把一根一根芦柴草在机上排列起来,就必须用草绳用手工将其上下连接住,这种编织的方法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还蛮复杂的。我五岁半那年母亲教我学搓草绳,只见她拿来一捆整整齐齐的新稻草,当着我的面给我做示范,她先用木榔头将稻草放在地上反来复去锤得半生烂熟,还不停地往稻草上洒水,我一切感到好奇:“为什么还要往它身上洒水呀?”母亲解释道:“光干锤,不洒水,稻草容易折断。”这时母亲从屋里拿来一张小木板凳,让我坐在她面前,教我学搓绳。只见她从被锤熟了的稻草里抽出两根草,放在她双手心中间,左一下,左一下,动作很娴熟。一根接着一根,草绳就自然而然地从双手缝里出来了。过了一会,母亲停下手来,连哄带骗地说道:“刚才你看见了吗?小孩长大灵不灵,就看你从小会不会搓草绳,会搓草绳的小孩将来就有出息。”母亲拿了两根稻草放在我的手上,按着她的要领,我左搓搓右搓搓,搓了好大一会工夫,两个手掌心搓得都发火发红了,也不见成形的草绳出来。母亲是个急性子,看到这一幕气呼呼地又暗带微笑地骂道:“你们姓张的上代是怎么修法子的?老子笨,养个儿子也笨,真是养种像种,养个葫芦像个吊桶,去一边站着。”这次母亲没有多说什么,我没有被体罚。

后来我才知道,难怪母亲生那么大的气,我们村家家户户除了种田,第二产业就是搓绳编箔子,它给每个家庭都能带来很可观的收入,也是每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条箔子从搓绳到用一根根芦柴编织成功,尽管要花费好大工夫,但一条箔子能卖到七角三分钱至七角八分钱不等。所以每家每户都把搓绳编箔子作为家庭支柱产业。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打那以后,我背着家人,偷偷地学练搓草绳,每次将搓好的草绳藏在我和哥哥睡觉的床肚底下。

有一次母亲将家里已编织好的几条草箔子扛到草站上卖了,结果条条都给了正品(七角八分钱一条),母亲非常激动,为了奖励我们兄妹几人,她狠狠心,从村里肉案上买回来半斤猪肉,掺拌些红萝卜给我们改善了一顿伙食,吃完晚饭母亲激励我们说:“有苦才有甜,吃不穷、穿不穷,打不到算盘一世穷。今晚你们兄妹三人自由组合,两人合编两条草箔子,一人搓一百庹草绳再睡觉。”我的天啊,这顿红烧肉不是好吃的,要付出代价的。我自告奋勇地说:“我搓草绳。”

记得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天晚上我们兄妹三人在微弱的煤油灯下,编的编,搓的搓,母亲在一旁戴上老花眼镜做针线活,父亲坐在我的对面编织草鞋。两人合编一条草箔子(一条长十市尺),最快的也要一个钟头至一个半钟头才完工,一百庹草绳一人搓得最快的也要两个钟头的时间。真是春觉睡死狗呀,时间越长越发困,我有点坚持不住,不知不觉地趴在一张小桌子上睡着了,母亲一看火了,朝我屁股上打了两巴掌,并多罚我加搓二十庹草绳。我有点不情愿,母亲硬压住性子说:“你不搓绳可以,罚你跪一支香的工夫,你看怎么样?”我只有顺从,这就是家规。为搓草绳的事,我儿时没有被母亲少体罚过,轻者被罚搓二十庹草绳,重者罚跪半支香的工夫,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母亲也是为了让我们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她只有狠狠心,不得不这样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