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茶炉子

2011-05-10 00:00:00    作者: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简陋、局促、实用是茶炉子的定位,茶炉子在20年前还算兴旺,但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这些功能逐渐被取代,茶炉子一天比一天冷清,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过去,供应开水的“茶炉子”,苏南人又俗称为“老虎灶”。灶体做得十分特别,炉口也就是“虎口”,用于续填谷壳或木材等燃料;炉口之后是两眼深锅,也就是“虎眼”,用以烧水;再后是一口大锅,也就是“虎灶”,用于保温开水;烟道,也就是虎尾,放在最后,用于排放炊烟。由于烟道设计得合理,余热经大锅四周由烟道排出,厚厚的炉体起到保温作用,几米长的炉体平卧在地上,形如一只老虎。“文化大革命”全国大串联期间,我曾在上海舅舅家逗留较长时间,经常去“泡开水”,就见过这种形状的老虎灶,其生意也闹猛。

我们此地的茶炉子,其形状与上海的老虎灶略有不同。茶水铺一般是通长一间大房子,多数茶水铺的炉子依墙而建,通体为长方体,一正方形石头台面露出门外,供放置水瓶用,灶体是四只镬子(大汤灌)分置四角,中间是个圆形空洞,燃料直接从上面添送,再后是一口大锅,上面用木头箍一个“镇子”加盖保住水温,烟囱垂直向上破屋顶而立。灶体当面还挂一块木头挡板,可能起隔热作用,灶体后一般放置两口大水缸供储水用,水缸通常半掩埋在地上,这样方便挑水工倒水。我家附近的茶水铺主姓赵,住家就在后面,好像有个院落,日常烧水以赵奶奶为主,二儿子空闲时辅助。北城门口钱家茶炉子范围就大些,两间门面兼营茶馆功能。

茶炉子的燃料,大多是稻糠或木锯屑,向炉内输送稻糠的工具很特别,铁皮子做的,呈圆锥状喇叭形,因长期使用,常被磨得雪亮。水舀子大多是铜的。后来因稻糠少了,其燃料也逐渐改用煤炭了。冬天的水不容易烧,来充水的人又多,烧茶炉子的师傅就用“透火钎”捅几下,火苗从茶炉子洞内蹿出,直烧镬底,水顷刻间就会沸腾起来。

茶水铺的水常有专人从河里挑,然后用明矾沉淀。后来自来水普及了,也不需要一舀接一舀地往“镇子”里加水,一根水管连接着自来水和“镇子”,只要开一下水阀,就可为“镇子”加水!挑水及挑水工也就自然成了历史。

在那个条件艰难的年代,寻常百姓家连烧个热水也不容易,茶炉子无疑是雪中送炭的伙伴了。天蒙蒙亮,茶炉子前便排起队,一直到晚上,都源源不断!有时这家忙就多跑几步到另一家去充水。冬天的晚上,临睡前,家家户户都要到街头巷尾的茶炉子去提点滚烫的开水回来,用它来洗脸、烫脚,再灌满汤婆子,然后再将汤婆子塞进被窝,寒冷的冬夜里也就有了温暖的保证。那时,充水很便宜,1分钱一水瓶,为方便顾客,茶水铺也发水筹子,在1寸来长的小竹片上用火烙上印记,且每家茶水铺水筹的印记不一样。

“茶炉子”,只要是略微上点年纪的人,一听到这三字,都会从心底涌出一缕温馨,思绪也会变得滋润起来。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