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2 00:00:00 作者:陈中强 来源:今日高邮
上了年纪的高邮人都知道,高邮圣宫(即孔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它位于县府街“高邮州署”东百余米处,坐北朝南,雄伟壮观。巨石砌的三门大牌坊巍然矗立,土黄色的宫墙面临大街,东西两侧竖立着“奉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 驮着的大石碑。牌坊对面隔街处,是一个数百平米的、半圆形的、四周砌有石雕栏杆的大水池,名曰泮池。池内碧波荡漾,鱼鳖戏水。池外芳草萋萋,松柏苍翠。大牌坊内过阔大的天井,拾级而升,正面是三座乳钉装饰的大红宫门,光门槛就高有尺余,真是富丽堂皇。进大门,过更加宽阔的二道大天井,便是高高耸立的圣宫大殿,雕梁画栋,庄严肃穆。殿堂正中供奉着高大庄重的孔夫子牌位,两边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的牌位。殿堂内置放有编钟等许多礼乐器具。殿堂前丹墀下有序地排列着炉鼎、日晷、石雕立鹤、石盆石盘等很多祭器。身入其境,令人对孔夫子大圣人肃然起敬。殿前两侧有对称的朝房十数间。殿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奇花异草姹紫嫣红,让人心旷神怡。
记得我八岁那年春天,现在推算起来,也就是1945年的一个春日里,高邮圣宫举行祭祀孔子盛典。朝圣者众多,加上赶来做小生意的,玩大把戏的,玩小木头人子戏的,玩杂耍的,卖艺的,看热闹的……圣宫内外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孩子们是最喜欢热闹的一族,我们那些家住在圣宫周边的孩子们,在很熟悉的圣宫内玩得更欢,说呀笑呀,唱呀叫呀,打呀闹呀,追呀赶呀,跑呀跳呀……像一群欢乐的小鸟。大家玩得正欢,一个孩子大叫:“你们看,什么人从墙那边撒块儿糖过来了!”此时只见得约两人高的墙那边又撒过来一把花花绿绿的糖纸包着的块子糖。大家你争我夺地抢了起来。又是一把糖块儿撒了过来,大家又哄抢了起来。孩子们越聚越多,糖块儿越撒越密,欢笑声叫喊声混成一片。骤然间几盆冷水一齐猛泼过来,抢糖的孩子成了落汤鸡,只听得墙那边传来一阵阵狂笑。一位老人说:“那边是鬼子窝,你们上当了!”此时,我们的孩子王瘌五爷(一个十几岁的孤儿)低声要大家快去拾起墙脚下的一块块断砖头,说时迟那时快,他喊:“一、二、三!”大家一齐用力向墙那边扔过去,随着一阵猛烈的“砖头雹”,顿时,墙那边传来了哇哇哇的一片惨叫声,定是鬼子们头破血流了!瘌五爷又喊:“大家快跑呀!”瞬间,孩子们像一群野马,逃得无影无踪。等鬼子们翻墙过来时,还能有谁在等他们呢?!
当年冬天,新四军解放了高邮城,日本鬼子投降了。我们那帮野孩子也随着一阵阵贫民们冲进了鬼子窝(现在的公园内)去凑热闹,去分享胜利的快乐!原来鬼子窝只与圣宫东侧仅隔着那爿南北走向的高高长长的围墙。瞧!那些在威武的新四军战士们看押下、集队举手投降的鬼子兵,昔日的豺狼都成了耷着头夹着尾巴的丧家犬了。操场上红旗飘扬,日本鬼子的膏药旗落地,此情此景,使在场的扬眉吐气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我们又想起那次“泼水扔砖”事,大家更是高兴,不知谁带了个头,大家一起拍着手,跺着脚,大声喊:“鬼子头,血流流,鬼子头,血流流……”嘈杂声、喧嚣声、鞭炮声、欢笑声在被捣毁的鬼子窝的操场上空回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