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走上“高邮春晚”的姐妹们

2011-05-04 00:00:00    作者:张振群    来源:今日高邮

当被老百姓誉为“高邮春晚”——设市二十周年庆典晚会的帷幕徐徐落下时,当人们还沉浸在一片欢歌笑语,津津乐道于庆典晚会的精彩时,当人们在寻找晚会中最为亮丽的风景时,当少男少女们喜滋滋地追着“星款”们签名题字时,也许很多人不会在意此次盛大庆典活动中还活跃着一支民间业余文艺队伍,在整台文艺节目中也倾注着她们的心血和汗水。正是她们对家乡深情的爱,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对宣传高邮无私的奉献,使我们每一个知道她们、懂得她们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之而感动!

四月初,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庆典节目京歌《我是高邮人》走猫步(以模特时装步为京歌伴舞)还差几个人,让我一定参加。虽然觉得自己二等残废的身高根本不符合要求,无奈朋友“命令”只得服从了。就此我参加了市“秋韵时装队”的排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近一个月的活动中,我近距离地接触了时装队的姐妹们。

殊不知这支队伍在高邮城乡已活跃了十多年,大小演出和竞赛也参加了近百场。她们不仅于走猫步,还涉猎唱歌、劲舞、小品等其他文艺形式。全队二十多人,70%以上都是奶奶级的辈份了。不要看姐妹们平时嘻嘻哈哈,可到了排练场或是演出场,真格的比专业队还顶真呢,谁也不能无故迟到,谁也不能随便讲话。也许,正是这样严明的纪律,才是她们与其他民间文艺团体相比所具有的独到之处。队长刘佩琴十多年来如一日,全身心热衷于群众业余文化艺术的追求。为了带好这支队伍,她不仅耗费了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还自费上辅导班,先学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她有句大实话说,我是大家的样子,我是什么样才能要求别人什么样。

她们是一群有追求、有理想,执着奉献的老百姓演员。在她们的心目中,天大的事、再重的担子都莫过于上台演出。她们用自己的生活诠释了什么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她们以灿烂的晚霞描绘了美丽的家乡、幸福的高邮和完美的人生!没有人要求她们这么做,没有任何利益驱使,她们心甘情愿要当好这个老百姓演员。在这次设市二十周年庆典演出的前天晚上,有位姐姐的泰州舅舅突然去世了,然“大战”前夕切不可因自己的私事耽误大家彩排,可又不能因演出而置亲情不顾啊!无奈之下这位姐姐连夜赶至泰州,次日为赶上回高邮的末班车,她连饭都顾不上吃,末班车人多拥挤,她硬是要多给司机10块钱,又向周围顾客左敬礼右敬礼协商请求,终于上车按时赶到了彩排现场。还有位姐姐患有胆囊结石,平时好好的,可一到演出因受风寒胆囊就疼痛难忍,每当此时,她总是悄悄地吃上几颗止疼药片继续参加演出。我还了解到有个年逾七旬教师出身的老队员,不仅身手好,舞姿好,而且人品好,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敬重!

她们是一群真诚热爱家乡,义务宣传高邮的宣传员!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服装道具所用资金,全都由她们自费解决。就拿参加这次京歌演出的服装来说,为求整齐划一、鲜艳夺目的舞台效果,秋韵时装队的每个人再次自费100元,重新置做了京剧脸谱服饰。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无论是清晨黎明,还是华灯夜幕,只要有演出任务她们就从不懈怠。她们活跃在舞台上,可有时又仅仅只是个衬托,只是个伴舞,但她们从不在乎,她们觉得只要是演出需要,只要能通过她们把高邮衬托得更加美丽,她们就心满意足,就一百个愿意当这个陪衬。在这次设市二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中,秋韵舞蹈队的演出任务是在舞台的最后面舞动彩绸,要求是只需看见舞动的彩绸,无需看见舞动彩绸的人。虽然没有舞台亮相,可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无论是服装还是化妆,她们都做得兴高采烈,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当这个节目演结束回到后台时,她们个个都首先问的是今天我们这个绸子舞得还行吗?有的还明着说,我们对观众看没看到自己无所谓,我们就希望把这个彩绸舞好看了。

她们是一群童心未泯的老天真,老小孩!都说艺术起源于童心,童心与艺术永远相伴。其实她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境遇,都各有各的生活压力。她们中好多是下岗女工,生活并不宽裕。还有好多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家绝对的是要挑大梁的角色。然而,面对纷繁复杂、艰辛单调的生活,她们却有着孩子般快乐的心情!当我把镜头拉远、放大,再定格在她们欢快的舞步上时,我会豁然觉得之所以她们能有那份轻松、自在和快乐,是和她们永远的童心有着很大的关系。她们正是用那点不可或缺的童心跳起了童真的舞步,使心情更加开朗,生活更加真实。在她们的视野中,真假不能颠倒,黑白不能混淆。大悲者大哭,大喜者大笑,毫不掩饰做作。

我真不由地要对她们大喊一声:我亲爱的老姐儿们!多么可爱的老天真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