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8 00:00:00 作者: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大淖人物寻访录之六
年少的汪曾祺目睹的鸭乡生活,在他的早年作品《鸡鸭名家》中充盈着鸭乡的气息和氛围,塑造了高邮炕房大师傅余老五的形象。其间,对那彰显的暖洋洋、潮濡濡、痒酥酥的“母性”感受最深的自然是炕房大师傅毛开武。
余老五是上世纪30年代的炕房“精灵”。十多年后,毛家草行二儿子毛开武向姐夫于源太炕房掌炕的于松林学习做炕孵活计,从此,大半辈子的毛二爷便经常感受着母性的爱、生命的歌、人生的乐。
毛开武85岁,年少时上过四五年私塾,先后从两位侯老师那儿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得到了朴素的人生感悟,“风筝遇风总会飘上天”、“人再苦,总该有歇息的时光,太阳累了,还要躲到云里歇会”。开草行的家境和况味,让他自小就迷上了二胡、爱看京戏,也有闲工夫在大淖周边转转看看。那时,大淖周边的炕房有好几家,草行北边的蒋家炕房、大淖巷里祝家炕房、巷头的戴理炕房,还有刘国富家上人开的炕房,炕房都没有门面,没有店号,大都是以姓氏为名叫开来,有的人家在门外刷白一面墙,上书“炕房”两字。
春来生命着绿,着意生活暄腾。炕房投资不大风险大,生意好坏不靠嘴功靠内功。毛开武婚后奉父命到炕房学生意、学技术,从学抓蛋、数蛋、照蛋,到添柴、煨火,年复一年当下手,辛劳、繁杂、挨训,远没有在家买卖草时记苏州码字惬意,但是,耳濡目染的所形成的印记特深,那是掌炕的大师傅寝食难安的炕孵和“至尊至贵”的地位,再则,就是苗鸡苗鸭毛茸茸、黄灿灿问世时那灵动、鲜活,同自己儿子的憨态相比,那情趣可掬,让人心动。
毛开武想不到的是,熬出头后当上炕房二师傅、尤其是大师傅后,炕孵日子的暖烘烘、热燥燥的氛围彻底改变了毛开武的人生线路图,也陶染了他的个性化秉性。毛家是个温饱无虞的人家,但是长期的早晚餐吃粥,拌以咸菜、萝卜干子的日子在他的大师傅岗位上结束了。他倾心、专注、情入的是炕孵生命的世界。在那里可以炫技显能,是人生大乐。
当时,炕房的主要设备是炕孵的“缸”,即下边有铁锅(烧稻草、糠或木炭)、上边用土基砌好的缸,加上稻草做的盖子,此外,还有一层层的摊床。传统的土法,在加热孵蛋的缸内,每缸放300只至400只蛋,起初,每3小时就得翻动一次,经过控温、照蛋,14天后,将孕育着小生命的蛋放在摊床上,在保持定温的同时,让蛋的自身能量在发挥“内因”作用。其时,毛开武二爷极端负责,极具权威,又勤又慎地抓好每个环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句短语,就让毛二爷的意愿在“下手把子”中贯彻到位。当时,连温度计也不普及,毛开武常是用眼皮子靠一下子蛋,一只又一只感受蛋的温度,炕孵一季下来,毛二爷的眼皮是青的,加之睡眠极少,精神压力大,经常是面黄肌瘦。旧时的说法,这些充当“催生婆”的男子汉的精华被“啾啾”的小鸡、“嘎嘎”的小鸭“吸”过去了。小鸡小鸭都是毛开武夜以继日地“泡”出来的。毛开武看到黄绒球一般的小精灵天真烂漫看着新天地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一如既往的95%左右的出禽率,鸡鸭鹅都是如此,从来没有跌至70%以下的“闪失”和惨败,最想的事自然是放松头脑中的“弦”,回到近在咫尺的家美美睡到自然醒。
毛开武当炕房大师傅直到1987年退休,大儿子毛桂荣成了他的徒弟。他作为单位炕孵的行家里手,到十多家炕房指导、传授过,滋润事业的他,生活得有滋有味。如今,他仍爱拉二胡、爱唱京戏、爱看电视中的戏剧节目,定期到戏曲社唱一段。他说他年轻时是“苦中寻乐”,成为能人时“偷闲作乐”,现在晚景怡人,是拽住时光追着“乐”,与风光岁月的炫技相比,只是小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