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临小趣事琐忆

2011-03-08 00:00:00    作者:陈庚林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母校临泽小学百年校庆筹备期间正值爱妻昌玲病危之际,因此未能及时传送本人相关信息资料和参加活动。待昌玲丧事处理结束后,彩春校长及时托人带来了礼品及有关资料,感谢他们收录了本人拙作《老景》一文。现有暇特将在母校求学中遇到的趣事回忆记录于后,以飨各位校友。

一年级旁听生

1957年夏季,临小一年级报名招收新生,计100名。我高高兴兴去报名,结果新生公布榜却没有我的名字,急得我当时痛哭流涕。一了解年龄不够,我是7虚岁,而新生要7足岁。我闹着死活要上学,小姨华老师刚从外地调入临小,她说:“我去说说看,有得上就上,不得上就再上私塾去,明年再上也不迟。”结果她说得诚恳:“这个伢子聪明好学,已读二年私塾了,从陆四先生处读到陈大先生家,方块字已经读厌了,水牌字也写烦了,你们让他旁听,读得下去就读,读不下去就留下来明年再重读。”结果石更生、高淑媛、吴翠霞、李碧君几位老师研究了一下,同意我为旁听生。我首先对汉语拼音感兴趣,一旁听就听下来了,成绩还名列前茅,老师自然喜欢。因54年了,哪些同学已记不清了,只记得班主席叫胡茂全,家住一里村,高个子。他的任务是上课喊“起立、敬礼、坐下”;下课喊“起立、老师再见、坐下”和收作业本子。改革开放后,他上高邮城卖豆腐、百页,在南海一巷砌了房子。现又扩了几处营销点,他的任务是送货,10点多钟抓调剂余缺。现儿孙满堂,生活其乐融融。他在我在任期间经常来找我,说执法队员经常干扰他经营。我一边劝他要守秩序,不要占道,同时关照执法队员对他宽容些。后来执法队员与我调侃说:“陈局,我们不能得罪他,他是你小学一年级的班主席。”

韩老师第一课

韩老师韩志超先生也。因姨娘华老师的关系,1957年秋天7岁时就认得他了,那是在一个特殊情况下认得的。那一年夏季他们在高邮参加大鸣大放培训班,韩老师因家在农村,仅说了几句农村实况的心里话,即被打成右派,下放回家乡合兴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监督改造。他们乘高邮帮船从高邮回临泽,因周临河水浅,船只能行至周巷湖荡,我和母亲去接船,只听姨娘悄悄地告诉母亲:“韩老师被打成右派了。”只见韩老师面色蜡黄,行动呆讷,一言不发,默默地跑路,很是可怜。

1961年秋季,我已升至临小五年级。新学期第一课为语文课,韩老师因在农村改造得好,摘帽重返教坛。只见他从容不迫,走进教室说:“同学们,现在上课。”接着转过身去,在黑板上板书写下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行字。“乖乖,字写得不丑!”我、高惠铭、房士杰几个同学异口同声说。韩老师面对我们几个,不气不恼,把两手向下压一压,意思不要讲话。这时,可能是高惠铭坐在我后面,捣捣问我:“这个先生是哪块的?”我说:“姓韩,右派刚摘帽子。”这时房士杰在后面说:“右派才摘帽子就让他讲毛主席的文章不简单呢!”下课时韩老师遇见我姨娘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华老师你家姨侄小庚林很聪明,但也很调皮。”为此,中午吃饭姨娘盘问我,又被训了一顿。

从此韩老师并不因为我们调皮而歧视我们,反而更加喜欢我们。帮我们把日常的写美术字改为写楷书,经常喊到宿舍面批作业,让我们编写黑板报。后来,我们三人字写得好,作文写得好,与韩老师辛勤教育分不开,他是我们语文学科的启蒙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