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5 00:00:00 作者:陈庚林 来源:今日高邮
昌玲转眼已经离开我49天了,可到现在我还不相信庚寅年冬月22日在东墩公墓埋下去的是昌玲的骨灰盒。
2009年12月昌玲因患左肝门区胆管癌,经南京鼓楼医院、扬州苏北人民医院多次治疗,并问诊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等专家,终因病情险恶,不治而亡。
我与昌玲相处生活40年,她工作热情、认真、严谨,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都受到领导的信任、同事的赞扬和服务对象的好感;她勤俭持家、勤劳刻苦,无论是在家庭困难的时候,以及条件变化以后都始终坚持俭朴,从不浪费;她和善待人,尊老爱幼,对待长辈、亲友、邻居以及我工作过的乡镇、部门的领导、同事、下属都能以礼相待;她热爱生活,不善麻将纸牌独钟文艺,尤其爱京剧、歌曲和影视作品,谙熟各位京剧名家、歌唱家和影视名星,即使在病情恶化前,在病房收看电视时,都能报出各类大奖赛的演员名单,且能介绍其特点,记忆之熟悉,令人敬佩;她处事低调,不事张扬,默默无闻,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人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昌玲追求美。她毕生追求美,但她追求的是一种平淡、质朴、大方的美。一辈子其没有画过眉、涂过口红、搽过胭脂,只用二元一袋的“雅霜”,直到临终,一度高邮城无货,曾托人去临泽家乡小店去带。然而,她给人们的印象却是一个大方、年轻、美丽的女人,见到她的人哪个不说不像60岁的人,至多50岁。去年12月,她病已很重,听说5日上海表侄夫妇和亲家上海大众集团高级工程师老虞要到扬州苏北医院来看她,其夜不能寐,凌晨四时要我替她染发,说“不能见人”,拗不过她,给她染了最后一次发。她艰难地对着镜子梳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次微笑。此时的她虽然人已衰老,脸黄珠黄,但其笑容仍然灿烂。
昌玲渴望生。她对生命有着无比的韧性,从她染上不治之症起我就一直祈祷上帝让她挺过这一关,她自己也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2009年12月8日在鼓楼医院刚下手术台,孙大夫就与我说至多存活6个月,但她与病魔抗争了近13个月,据诊治人员介绍在此类病例中已属少见。单注射用水一天10多瓶,往往是至深夜一两点结束,休息几个小时后又开始,从不哼一声。从静脉注射到留置针,最后实在注射不进改用PICC管子,从不埋怨。为外引胆汁,先是一个插管,后又打一个插管,且一次又一次脱落,为了生存下去她总是默默地配合。因病情险恶,我们一直瞒着她是癌症,其实我和她心照不宣。最后她已不能讲话,仍断断续续地和我讲“要找医生,他们不要光谋钱,要想办法,狠狠地治。”这是她在世留给我的最后一段话,可见她渴望生存下去的决心以及希望治好病的韧性。直至去年12月19日下午,她已处昏迷,女儿为使其对病有知情权,告诉她患胆管癌的真相及我帮她北京、上海、南京、扬州四处求医,想尽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终因病情险恶无果时,她痛苦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昌玲的离去使年近九旬的老岳母痛失了一个好女儿,刚过花甲的丈夫我失去了一个好妻子,风华正茂的女儿失去了一位好妈妈,刚刚明确婚姻关系的新女婿失去了一位好岳母。昌玲,你走了!我知道你最不放心的是我的生活,“天命不可违,亡者不可追。”相信我,会坚强地生活下去,以告慰你在天之灵。另外,告诉你,按照风俗“孝里超”,葑葑和春啸已于庚寅年腊月十六日结婚,完成了你最不放心的第二件事。
“四十载风雨同行恩爱重如山,一瞬间阴阳两隔悲痛深似海”。昌玲你走了,我非常痛苦。但你聪明、俭朴、美丽、大方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昌玲,我永远爱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