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家乡的桥

2015-02-05 00:00:00    作者:李久强    来源:今日高邮

细雨如丝,不张扬,不显眼,温润优雅。微风轻轻拂过面颊,千丝万缕,缠绵着,掀开我记忆中的里下河水乡:清泠泠的河水缓缓地流淌着,时有小船儿悠然划过,船上的鸬鹚站在船舷上,犹如排列整齐的士兵,肃穆、静默。河堤上满是绿油油的青草,在小路连接处的堤与堤之间,几根木头拼排在一起架在小河两岸,那就是童年家乡的桥。

“强子,等等我!”一个颤巍巍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那是在我十岁那年冬天的雨天,凛冽的寒风在旷野里咆哮,桥上满是烂泥很滑很滑,我还没有来得及从刚过桥的惊恐中舒展,愣了一下,回头大声道:“不怕,蹲下挪移就行!”我站在桥头喊着。终于小女孩也过了桥,我们手拉手激动地相视笑着,那银铃般的笑声震得小桥也在微微颤动。

童年的欢笑声依稀还在耳边回荡,那浓浓的乡愁伴着淡淡的喜悦,瞬间在心底氤氲,心也变得旖旎而美丽。呵,我家乡的小桥呀!

后来,我参军入伍,沿途经过长江大桥、黄河大桥、溪间索桥……但家乡的桥却一直在心中升腾萦绕,直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带着妻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走在充满诗意的乡间小路上,远远看见一座弯弯的石桥。小木桥呢,不见了!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桥悄然屹立在那儿。踏上石板桥,只见一块一块的青石板像拼图一样,接口处用水泥勾缝,两人并行,也觉得宽畅,还有水泥护栏,桥边柳枝随风舞动。我边走边跟妻说着童年的小木桥,还有年少时的荒诞不羁。妻的脸上充满着好奇,听到动情处,笑靥宛如花儿一样时时绽放。哦,我魂牵梦萦的小桥!

十七年的军旅生活似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多年前,我转业回到家乡交通局工作。家乡的那座小桥虽早已随同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成为二级公路桥,却还在我每次回乡驾车驶过的一瞬间悄然浮现在眼前。

节假日,我常带儿子到运河二桥散步。倏地,高邮湖新民滩特大桥映入了我的眼帘,那雄伟的桥身似长虹卧波,横跨在古运河和新民滩上。各种各样的车辆从桥上呼啸而过,凝望大桥,30年前第一次过高邮湖的情形不经意间浮现在我的眼前。1985年秋季开学,我乘坐从平胜开往高邮的班车,到高邮城已是下午四点多钟,第一次到高邮城的我,一切都是陌生的,而我此行的目的地是菱塘中学。我背着重重的行李从汽车站一路打听经琵琶闸渡口过大运河,来到了高邮湖边的石工头码头,才知道渡船要到夜里一点才开船。带着疲惫和饥饿,好不容易等到深夜开船的时间,过湖的大多数都是渔民模样,我晕晕糊糊地随着船儿起伏,不知道湖有多宽,什么时间船能靠岸,只听船上的人说大约四点能到郭集的码头庄。天刚蒙蒙亮,船靠岸后,一辆大客车在等待着这趟船,船一到也就转上大客车发往菱塘。到交通部门工作后,才知道,其实,我第一次过高邮湖乘的是一条很小的从事非法营运的私人渡船,而且,按季节算应该是高邮湖行洪时段,现在想来真有点可怕,“淮南十里春风颠,西湖之水波连天。银山高涌雪花碎,商帆尽落眼望穿……”(明·胡俨)现在,开车过高邮湖只有五分钟时间,十分惬意。

如果说,时间是水,那么家乡的桥就是投入水中的小石子,那一圈一圈的涟漪在我的心中晕开,如江南的细雨那么温柔缠绵,喁喁私语着,牵动我易感的心。啊,家乡的桥,我梦中的桥,割刈着丰收的喜悦,承载着父老乡亲的希望和欢笑。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