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爸 爸

2015-02-17 00:00:00    作者:薛丰    来源:今日高邮

还有几天就春节了,刚退休一个多月的爸爸执意要赶个工,帮人家包子铺做包子卖,一天一百八十元工钱,干到腊月廿九。妈妈说他不识时务,家里少了帮手,我却认为干他自己喜欢而又擅长的事,心中的那份满足感不是常有的,在部队做过后厨的他这回可以大显身手了。我仿佛看到小时候,腊月下旬,爸爸围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先是擀面杖发出的原生态击打乐,等我和妹妹玩了半个下午回来,必定是伴随着“一、二、三”的号子声,身材健壮的他已将三屉包子从滚烫的热水锅上起上来,“出笼咯!”腾腾热气包围着他,包括他的气息。我和妹妹在他身边打着转,争当第一个品尝者,烫得龇牙咧嘴,吃得齿颊生津,说不出的好味道,大概是爱被揉进面粉里一起发酵了吧。

人都说父爱如山,儿女被父亲这棵参天大树庇护着,我的爸爸没那么高大上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他浓缩成一把鱼叉,一只鱼篓。闲暇之时,他会带着他的捕鱼工具行走在田间地头,水草丰盛的河流是他施展拳脚的地方,用老家人的话来说,“他的鱼叉是长了眼睛的”,明明看见鱼已经蹿走了,他也没怎么转悠,半根烟的工夫,块头不小的鱼已在他的鱼叉上挣扎。他说:“你们以为鱼听到脚步声溜走了,实际上是水草在动,鱼可狡猾了,它其实还在那里。”倒霉的鱼再怎么声东击西,遇到道高一丈的捕鱼者也只好乖乖就擒。假如我们想吃小鱼,他会换上自制的带把子的渔网,赶到小鱼时常聚首的地方一捞就是一片,银白的鱼鳞与明媚的阳光交织,显得那么耀眼。那些鱼经常出没的地方,是爸爸不知道用多少个脚印换来的,已然成了他的阵营。 傍晚回来了,他把“战利品”往院子里一倒,那些后生带着些羡慕问:“老吴啊,你都是从哪弄的?怎么弄的?” 爸爸只是憨憨一笑,眼神里分明就是:“告诉你们我女儿还有鱼吃吗?”不大一会儿,收汁鲫鱼的香味已经弥散到左邻右舍,还有一大碗他做的或丝瓜汤面条、或苋菜汤面条,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棒的,根本没有其他的欲望了,好好好,功德圆满。 会吃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会做菜的人是爱家的,正是一些平凡的人让我们懂得了这最为朴素的道理

吃完了,做一些轻微的体力活也是一种休息。他会一边唱《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边打开绿漆已被磨光的军用工具箱,擦拭水壶,用空子弹壳给我们做成口哨,做成项链坠子,即使放到现在戴也觉得这姑娘太前卫了。

农田变少后,爸爸加入了打工潮,一年回来两三次,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和妹妹带几包柿饼,在那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被我们奉为佳品,软软的甜甜的糯糯的,一下子加深了对童年食物的最浓重的记忆。后来人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他却不与时俱进,还是带柿饼回来,我们早就厌了,又不忍心告诉他,吃一半偷偷浪费一半。现在自己的孩子长这么大了,我才深深体会到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在爸爸眼里你永远都是他的小孩。现在我逛商场的时候,在食品区一看到柿饼,心里的触动是当年不曾感受到的,虽然不会买,但我却会驻足停留,好像它们都是一些圣品,值得我去膜拜,这样想心里会好受些。

今年夏天先生准备带儿子和姨侄女去游泳池游泳,爸爸也想去,先生说带两小孩已有点吃力了,还要带个老小孩。我丹凤眼一挑:“你这个女婿听好了,我爸爸是见鱼识鱼性、下水知水深,他是渔民出生,水就是他的摇篮。”我看到爸爸仍旧保持着他几十年未变的蛙泳和仰泳姿势,不过速度明显缓慢了,但是孩子们和他玩得很开心。

在我的感知中,过去,大人就是大人,孩子就是孩子,泾渭分明。不像现代年轻父子(女)的关系,就像各种各样诸如“爸爸去哪儿”等甚为亲密的互动节目那样打成一片,也许感情表达方式的不一样取决于不一样的时代环境吧。前者的感情更为厚实,它不是包装精美的礼物,却是你最所需。

又是一年了,希望爸爸早点回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