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3 00:00:00 作者:顾永华 来源:今日高邮
都说到了乌镇,就到了江南;到了乌镇,就领略了水乡。光阴流转,风烟俱净,旧时那些柔软的光影,已是无从追寻。乌镇因河而秀,因水而灵。小桥、流水、人家,古道、杨柳、丁香。人在乌镇,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领略粉墙黛瓦的神韵,听着牌楼里传出的吴侬软语,不禁又想起了戴望舒诗句里描写的江南姑娘。那个雨巷里的女郎,是不是着一袭淡紫的裙子,是否忧郁里有丁香的芬芳,是否也像丁香这样美丽而忧伤?我未曾见过面的江南,到了乌镇,我才知道这就是我梦中的江南和透着清秀而婉约的水乡。
临水而筑的房屋,秉承素朴的古越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脱落的灰墙上,苍翠的爬山虎绕上了墙头,在轻风中赞美绿色的生机。古老的木格窗户,带着许多棱形和盘肠的纹样,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靠水的码头,拴船的铁墩子,锈迹斑驳,仿佛伸手一摸,便能摸到一把沉淀已久的水乡故事。台阶一层层地延伸在水面,浣衣的女子穿着粉红的衣裳蹲在台阶上,哼着温软的小曲,浅吟低唱在水边。午后的阳光清闲地投射在水面上,乌篷船咯吱咯吱地摇着,游人恣情地领略着水乡的美丽,而清澈的河水静观着不同的人来船往,以平常心看待红尘中的聚散离合。
从东栅逢源双桥上去,旧时男走左女走右,寓意左右逢缘,这里也是眺望乌镇美景之一的财神湾的极佳视点,故又有走左升官、行右发财之说。阳光温柔地洒在青石板上,穿过悠长的小巷,静静地站在桥头,只见河里有街,街中有河。看垂柳依依,水阁逶迤,乌篷船穿梭而过。这是一条流淌了千年的车溪河,纵贯南北,桥梁横跨,曾经迎送多少商贾客船。车溪河汊道纵横,全靠桥梁相接,所谓百步一桥、十步一埠,与小镇人家楼台水阁形影相伴,依桥枕河,这是水乡独特的风韵。据说乌镇曾拥有120多座桥,经受千百年来的风 雨侵袭,如今还保留30多座,每一座桥都精雕细刻,风格迥异,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江南水乡的别致风情。
沿着大块的青石板一路向北,是窄窄长长的东大街,店铺林立,作坊联片,无论是古铜色的门环还是雕花的窗棂、白色的马头墙,都让我陶醉其中。相继参观花雕床展览馆、江南木雕馆、余榴梁钱币馆、公生糟房等等,无不展现古老优良的民俗传统、勤劳智慧先贤的杰出才艺。如此深厚而珍贵的遗风余韵,在千年的烟雨江南,熏染着乌镇,惠泽着世人。当我走进宏源泰染坊时,那爬满藤蔓的高墙院子里,一整匹、一整匹各式各样的蓝色印花布高高地晾在木杆之上垂直而下,被阳光染上金色的光彩,在微风下轻飘细舞。走进观前街的小胡同,从林家铺子过去,就是文学大师茅盾的纪念馆。进大门看到的是立志书院,这里曾经是沈雁冰先生幼年学习的地方。穿过天井,厅堂中间是一尊握笔沉思的沈先生半身铜像。
如水的乌镇,如梦的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