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3 00:00:00 作者:庞 博 来源:今日高邮
当我结束了实习,重回校园,樱花早已落尽,青葱的树叶增添了盎然的春意。走到尽头,又是熟悉的北馆。轻嘘一口气,回来了,图书馆。
我想,四年来,我是北馆为家的人。宿舍为寄,这儿是家。
早晨赶在晨曲之前踏进图书馆,晚上捧着厚厚一摞书走出门。从入校开始,躲进这栋映着黄晕的小楼,伴着泛着鹅黄的故纸堆,过着青灯黄卷的读书生活。
书卷多情似故人。四年了,我对好几间房间的书架已了若指掌。我极少抱怨图书馆书少或是书旧,作为一座藏书16万册的图书馆,之于个人,完全是太宽绰了。“万卷虽多应具眼”,怎样用好自己的时间,于浩渺的资源中搜罗所需信息,这是我们自己的功课了,无关乎图书馆。
我喜欢中庭月下木落叶空的感觉。我喜欢书架林立落落大满的感觉。我喜欢天气乍暖斜阳穿户的感觉。我甚至迷恋上春雨潇潇雷声隐隐的感觉。道是“凄风苦雨之夜,拥寒灯读书,时闻纸窗外芭蕉犀利作声,亦殊有致。此处理会得过,更无不堪情景”,于此时静坐北馆,面壁读书,自有一番况味。
三年前,那个心比天高满脑子不切实际幻想的丫头,言语行动间,透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疏狂;三年后,初次面对社会百态,日后的就业与家庭等种种现实,已如团团乌云悄然来袭。等处理了一天的课程及杂务,待夜阑人静,寄傲南窗下,只留“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的闲情。
去年秋天的傍晚,走出北馆,漫步在鹅掌楸林立的小径里,突然发现曾经那颗甘于寂寞执着书卷的心,开始不安甚至躁动起来。鹅掌楸叶在晚风中飘零,随着尘土飞扬,冥冥暮色中,我仿佛略略觉察到前程的薄凉。那座未知的城市,那份未知的工作,那种人生地不熟的无奈,恐怕将陷我于无助于孤绝吧?
年前,当我乘着火车前往上海,真真切切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时,我发现我自以为的孤绝还是太单薄太肤浅了。宿舍在偏僻的工业园区,两旁均是灌木草丛,隔很远才有一个路灯。去公司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晚上下班时候,末班车已停止运营。于是,从换乘点下车,漫漫三十分钟的夜路,便在漆黑与阴森中摸索。偶尔草丛中窜出一个人,岔路口杀出一辆车,都心惊胆寒。待晚上七八点终于平安抵达我的宿舍,反锁房门,往往眼中已噙满泪水。最是年后发烧的两天,一个人守在宿舍,捂着三床被子,浑身无力,窗外却是雨打风吹,不时还有电闪雷鸣。凌晨两点多,挣扎着开灯想喝口水,灯打不开,空调也停了。跳闸了。闸门不在屋里,在哪?我不知道。那夜,我做了一夜的噩梦,屡屡在噩梦中惊醒。惊醒了,便是无休止的哀风怒号、雨打窗棂,仿佛是整个世界的敌意。
那是真正的凄风苦雨之夜。想家,想学校,想我可爱的南京。在年后独居上海那个绵长的雨季,每当晚上七点多回到家,煮上一锅粥,便开始找寻一些事情来驱散心头的惊恐和孤寂。初来上海,手里并无更多读物,只在ipad里下载了几本经典国文。在那风雪飘零的夜晚,我坐在窗沿,听着窗外的潇潇暮雨,读着郁达夫那篇《春风沉醉的晚上》:
“黑暗的小房里的腐浊的空气,同蒸笼里的蒸气一样,蒸得人头昏欲晕。……一个人在马路上从狭隘的深蓝天空里看看群星,慢慢的向前行走,一边作些漫无涯 的空想……当我在深夜游行的时候,天上并没有太阳,并且料峭的春寒,于东方微白的残夜,老在静寂的街巷中留着……”
读到他当年的窘态,当年的上海对于一代文豪仅如此薄待,而日后他的好转与发达也是建立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基础上的。一天劳作饥肠辘辘的我,于此夜读之,收获了些许正能量。飘风不可终日,骤雨不可终朝,当朋友渐多,出行渐多,当逐日的奔波让我亲近了这座城市,知晓他的秉性他的好处之后,我该习惯他的生活罢!
后来我搬过一次住所。住所在老小区内,门口便是菜场和超市。回家的路上不再漆黑可怕,我获得了足够的幸福感。而再好不过的是,离住处三站路,就是闵行区图书馆的所在。只可惜图书馆晚八点就要闭馆,我常常加班,往往只能敬而远之。所幸图书馆旁有一家安静而祥和的咖世家咖啡屋,营业到晚十点才打烊。下班后,一路哼着小曲骑着单车,在咖世家门口停下,走进去,择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一杯香醇的咖啡,一盘饱腹的甜点。躲在咖啡屋的玻璃窗内,任凭窗外雨打风吹。就在那小小的咖啡店里,我读完数十本时尚杂志,写完一整本摘抄,这都在为日后工作奠基。我抄写过《十八家诗钞》与《夜航船》,我希望在繁忙困顿的公务之余,不要忘记性情的涵养。在和缓的背景乐音中,我打点着自己的心绪,梳理着思路,规划日后的轨迹。我终于懂得,“啃老”的学生年代,清闲散淡之时,每日二三卷书一两篇文自然容易;当身负生计的压力,面对职场的挑战,朝九晚五苦苦奋战,工作完却念念不忘夜读与笔耕,才算真正的虔诚。不知何时,书籍成了我此生的信仰。晨昏忧乐,幸而有书,慰我生涯。
樱花落尽满眼皆春的四月,我重回校园。停驻在图书馆门前,看着步履匆匆的学子仿佛从前的自己,想到这儿,我的眼里滚出了泪。当我经历了独在异乡的实习生活,当我面对过高强度高挑战的作业环境,当我从快节奏高强度的国际化大都市重回步履从容的青葱南林,重又赢得了人生难得的清闲之日,我倍加懂得青春作伴好读书的可贵。想来,两个月后,是我撇下北馆,抑或北馆弃我而去?前程隔山隔水,薄雾浓云之中,灯火晃惑高楼林立之处,何时才能寻着一处书屋,还我蜗居夜读的快乐?
窗外,任他清贫瘦月或潇湘宿雨,案上,孤灯黄卷指引着我的漫漫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