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4 00:00:00 作者:韦志宝 来源:今日高邮
自从到基层工作以来,近距离接触农村电网,并借助于丰富的理论基础,把兴趣爱好从文学创作转移到小改小革,初露锋芒。短短3年时间,先后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4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8次获得江苏省电力行业和扬州、高邮市供电公司QC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先进奖。有人持怀疑态度,一个过去的保安能有什么作为?有人持嫉妒的心态,一个曾经的文秘能出什么成果?也有人当面恭维,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但也不排除别人的羡慕,这家伙思维能力就是不一般。别人怎么样评价,对我来说真的无所谓,我也没有时间辩驳,总之大家能关注到我,本身就是一种欣慰。但我深知许多关注我的人可能只知道获奖的事实,却难以体会获奖的辛酸。
搞创新成果比写作要艰辛许多。写作主要动动脑筋,好比瓦匠砌墙、木匠装璜,熟能生巧。而创新成果不仅是脑力劳动,还要亲身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为了完成低压接户线接头连接方式的改进QC课题,我初步做了一个模型。当时就有人说,现在接户线不允许有接头,你还搞技术革新,真是笑话。说者无心,我却十分当真,甚至对这项创新成果有了放弃的念头。晚上我陷入了沉思,难道低压接户线都没有接头?想想还是让事实说话吧,于是骑车将全镇转了一个遍,调查结果则完全相反,不是有没有接头的问题,而是接头数量很多很多。再查查故障报修记录,接户线接头故障比例高达15%,如果把接头问题解决了,那么故障就会大幅度下降,电工的劳动强度明显减少,这就是创新成果的价值。调查的结果好似兴奋剂,等待、观望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说干就干,连夜将自己的想法和具体做法写成书面材料,白天召集团队成员按照模型制作接头连接装置。成果出来并通过公司初审,公司召开成果发布会要求使用普通话,我一个内向型的人参加发布会很是怯场,只好赶鸭子上架,自始至终用高邮方言完成了发布,虽然发布效果不是太好,但成果内容比较新颖,还是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要知道,为了这个成果,为了那次发布会,我不知带了多少晚,花了多少精力。
得到别人的理解要比获奖本身艰难得多。对于创新成果,关注你的人,要么嫉妒,要么竞争。嫉妒者就是想把超越自己的人拖回到原有的位置,使自己相对前进;竞争者就是想赶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将其甩到后面,使对方相对落后。嫉妒者根本对你的创新成果不感任何兴趣,他们只会找茬,这个没有实用价值,那个不符合实际。对待这类人,只能一笑了之,保持沉默,沉默是金。而我更多的则喜欢竞争者,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者是走向成功的生力军,他们会主动借鉴创新成果的经验,暗暗较劲,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对手。此时,他们或许体会到创新成果的艰难曲折,但他们不可能完全理解创新成果者获奖前后的辛酸。去年,《高邮日报》发表了我的文学作品《获奖》,不少好心朋友致电给我,希望我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我心里十分清楚,他们误以为我太张扬,而我写《获奖》的本意与“张扬”无关,只是觉得获奖并没有改变我的一切,仅此而已。
其实,无论创新成果的艰辛,还是取得别人理解的艰难,只是获奖辛酸的冰山一角,获奖而没有相应的待遇,获奖也没有相应的位置,获奖早已让人忘却,才是辛酸的主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