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4 00:00:00 作者:蒙 龙 来源:今日高邮
自岳母“非转农”后,我家吃的蔬菜基本都是岳母提供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岳母以及两位妻妹,都随了煤矿工人的岳父,办了“农转非”,也就是农村户口变为定量户口。当时,这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一家三口,一下了摆脱了农田,成为城里人,引得不少乡邻羡慕嫉妒。岳母还曾到岳父工作的矿上生活了几年。最终因为没有文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从矿上返回农村,向生产队要了点蔬菜地,重新开始农民生活。我们戏称岳母是“非转农”。
每隔十天八天,岳母总会让公交车带一蛇皮袋蔬菜上城来,我们吃不了,就分些给亲戚朋友。有时,我感到一家三口吃蔬菜花不了多少钱,不必让老人这么折腾,便打电话让岳母不用带了。
岳母说,哪是为了省钱,是为了不让你们吃“毒”菜。
我一听,愣住了:蔬菜还有毒?
“别看菜贩子的菜看相好,实际上是用化肥喂出来的,是用农药治出来的。哪能与我种的蔬菜比。”岳母告诉我。
难怪,有一天隔壁的大妈对我说,到菜场买菜,要买菜叶上有眼的,说明被虫咬过了;被虫咬过,又说明没有用农药,或者农药用得很少。大妈的话,像是绕口令,但能说明问题。一些人已经意识到,无良菜农为了提高产量过度用药。大妈还用一种很鄙夷的口吻说,现在的菜农也学坏了,他们种菜卖的不吃,吃的不卖。我因为几乎从不买菜,对大妈所说,没有发言权,但彼之所说印证了岳母所言。
岳母的菜是怎么种的呢?一次去看望她,她特地将我叫到菜地,讲解给我听。
岳母说,她种菜不用化肥,用的是菜籽饼、鸡粪,或用草木灰,或用低浓度蔬菜专用农药,收得少些,但没有毒。像栽韭菜,菜农要在土里撒一层农药,我是捉虫,而不用农药。反正又不卖,都是家里吃,少就少点。
岳母种菜不受利益驱动,所以,只求安全无毒,而不考虑产量。菜农考虑的可能首先是产量,至于安全与否并不太当回事。
我常常想,吃的东西,诸如粮食、蔬菜、药品,价格可以高些,但不能弄虚作假,更不能含毒。衣服、鞋子之类,如果是假的,大不了多花点钱,但不会危及生命。我真不敢相信,少数生产经营者,竟然枉顾生命,敢在食品药品里面下手,拿别人的生命换取几个小钱,值得吗?一枚毒胶囊,其成本仅仅比合格胶囊少一厘钱,难道生命的价值还不及一厘钱。
仔细品尝,岳母种的蔬菜还真的与小贩卖的蔬菜不同,拿最最普通的青菜来比,虽然小贩的青菜瓢大、叶绿,光鲜,但中看不中吃,任你怎么炒怎么烧,就是不烂,而且味有苦涩。岳母带来的青菜,外表不怎么入眼,但烧汤鲜,还有点甜。与香菇炒,喷香喷香,说不出有多好吃。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吃多了岳母种的蔬菜,吃别人的蔬菜还真的不习惯,或者说心理上过不去,总是想到农药化肥,以及说不出的种种原因。吃是这样地闹心,还说得上快乐享受吗?
春节期间,到岳母家。岳母高兴地告诉我,她向生产队要了两亩粮田,今年开始种水稻,而且准备养猪,用稻糠、大麦、野草喂猪,不用精饲料,一年就养一两条,不卖,家里分分。你们就不要再怕毒大米、死猪肉了。
自己家里能产这些日常食品,当然很好。但是,岳母毕竟是七十多岁老人,如此操劳,让人不放心。再说,这也不是长远之计,岳母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何况,不是所有食品都能自产自食的,更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自产自食的条件。
如果一家一户、家家户户都来种植养殖,不是又回到了自耕农时代?农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岳母那样种植养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