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7 00:00:00 作者:张承祺 来源:今日高邮
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扬州与高邮两地相隔只有几十公里,以前我并不了解,直到1948年到高邮“省界师”上学后,才逐步了解这座城市。星期天不上课时,我们几个同学开始游玩高邮城,曾到运河南门码头看客船上下客,看货船卸货;又到高邮湖边看那水天一色的美景,特别是一群群黑压压的野鸭起飞降落,非常壮观,夕阳西下,湖水映着晚霞,美丽极了,我们玩得都舍不得走。城里的名胜古迹如魁楼、东门的净土寺塔、西门的镇国寺塔还有文游台等都给我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1949年高邮解放前夕,我回到扬州,以后读完高中,考取了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国家分配到安徽省级机关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的亲友给我介绍了一位高邮籍并在高邮工作的姑娘,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在扬州结了婚,从此我成了高邮的女婿。以后我到高邮的机会不断增多,高邮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又迅速升温。
我的妻子出身于高邮名门望族,她外公曾担任过高邮县的最高伪职,但他暗中曾支持共产党。高邮第一个党支部就在他家中的庭院建立(如今在原高邮镇政府内建有纪念碑),妻的外公对参加地下活动的侄儿、侄女在各方面都积极给予支持。解放后,他们都是担任要职的中央部级领导干部,我们到北京都见过面。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妻的父母因其父亲伪职的影响,受到冲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才给予正式平反。
我们夫妇两地分居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我单位领导批准,妻子由高邮调入我单位工作,并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担任我的工作助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儿子在国内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工作,2004年底来到高邮菱塘回族乡创业,研究开发利用医药产品中间体的化合物,目的是打造全国最大的医药专用有机硅保护剂生产基地。2007年7月,他获省委、省政府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首批人才资助资金100万元,并经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他多次被扬州市评为优秀科技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和高邮市委、市政府城市贵宾称号,并当选高邮市十大新闻人物、第二届“十大学习之星”。
如今,妻的父母已去世多年,但她的姊妹亲属还在高邮,彼此来往依然密切,有什么事我们也喜欢到高邮解决。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患有严重的肛肠疾病,曾到上海治疗,未曾治好;后到高邮中医院,经过孙医师精心诊治,住院四十多天,彻底治好,至今三十多年未曾复发。妻子也愿到高邮找熟悉的牙医诊治牙病。我也喜好到儿子工厂附近的河边、池塘钓鱼取乐,安度幸福晚年。
今天的高邮与我六十多年前初到高邮时期相比,真有天壤之别。现在的高邮街道整齐,高楼林立,市容市貌有很大改观,各项建设突飞猛进。高邮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与高邮的不了情仍在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