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商品街的前世今生

2015-05-18 00:00:00    作者:朱玲    来源:今日高邮

我说,手机要贴膜。儿子说,去商品街。我嘀咕,想买条紧身裤。老公抬头说,去商品街。是啊,如今的商品街俨然已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小商小贩的天堂。

商品街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商品一条街。街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若是晚上,人行道上还摆满了地摊,人群熙来攘去,叫卖声此起彼落。据说,当初卖一万多元的门面房,现在飚升到一百多万。

可是,我每次到商品街,看到车水马龙的情景,脑海中总是出现四十多年前的影像。一条荒草凄凄的土路,旁边一弯逝水傍着,远处城墙残垣断壁,天上飘着几缕飞云。

我七八岁的时候,学校要积肥。放学后,我和同学拎着篮子、拿着铲子去那地方割草。置身其中,但见野坟数堆,暮鸦几点,回望西天,残阳如血,令人毛骨悚然。这时,不知什么鸟儿,一声凄厉的哀鸣,我和同学吓得拔腿就往回跑。从此以后,我的脑海里就打下那是鬼怪出没的地方的烙印,不敢轻易涉足。

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父母很宠我,小时候每天给我一分钱买糖豆吃。有一天,门口响起一声声乞讨声,声音哀婉欲绝。正在玩耍的我站起来开门,只见一个鹑衣百结的老妇人一手柱着一根竹竿,一手托着一只泥污的破碗,站在门前乞讨。这个情状勾起了我幼小心灵的恻隐之心,我从口袋里摸出一分钱,丢在了她的破碗内。我看着她蹒跚地走了,内心一片惆怅。

第二天,我又看到她在门前乞讨,我还是向她碗内放一分钱。这样持续了半年。有一天,她又在乞讨,我打开门,只见她双手捧着一个破竹篮,递给我。篮内堆满了碧绿的黄瓜,上面还缀着朵朵黄色的小花,看上去新鲜似带露。她说,拿去吧,是我种的。我问,你在哪儿种的?她说,在东门外,我住在一个破坟洞里。她说的东门外就是那个鬼地方。我不敢去。

这样又过了个把月,老妇人突然消失了。我口袋里的一分钱已经积累了一小把,我坐卧不安,天天焦急地等待着,只要门外有一点声响,我就跑出去开门,结果都是令我失望。我小小的心儿藏满了心事。我想,她到哪里去了呢?她会死吗?我在家呆不住了,没命地向东门外跑,顾不得害怕。我一个坟堆一个坟堆地看,终于看到一个坟堆边上有一个坍塌的丝瓜架,架上还缠着枯黄的藤蔓和叶片。旁边一个草搭的窝棚,爬进棚内,空空如也,棚顶上旮旯里,结满了蜘蛛网,随着风轻轻摇摆。显然是很久无人居住了。就这样,老妇人从我的生命中永久地消失了。

时光如电,永不停息地向前狂奔,无始无终,四十多年只是恍惚间。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能亲身领略商品街的前世今生。我已是近天命之年,经常感慨世事的沧海桑田。《东京梦华录》中作者详细述说了东京汴梁当初的繁盛,暗喻今日的衰败。而我则是慨叹当初之衰败,赞美今日之繁盛。其实事物总是相生相克,循环轮回,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大可不必患得患失。可话也得说回来,谁让我们是感情动物呢?遇事焉能不动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